建設自貿試驗區是黨中央、國務院在新時代推進改革開放的一項戰略舉措,在我國改革開放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2019年8月2日,國務院批復同意新設中國(河北)等6個自貿試驗區;同年8月30日,中國(河北)自由貿易試驗區正式揭牌成立。
為充分發揮地方立法的引領、推動和保障作用,今年9月24日,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表決通過《中國(河北)自由貿易試驗區條例》,并將于今年11月1日起實施。這是在全國第五批6個自貿試驗區中,率先通過的省級地方性法規,為我省自貿試驗區建設提供了重要法治保障。
堅持法與時轉,與時代同步、與改革同頻、與實踐同行
自貿試驗區設立一年多來,緊緊圍繞建設制度創新高地和打造改革開放試驗田,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河北總體方案確定的98項改革試點任務有效實施率達82%,推出了首批16項面向全省的制度創新案例,取得亮眼成績。
“法與時轉則治,法與世宜則有功。”省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主任周英認為,在自貿試驗區成立一周年之際出臺條例,有助于推進自貿試驗區建立公正透明、體系完備的法治環境,推動自貿試驗區高質量、高水平建設,為自貿試驗區先行先試做好堅強法治支撐,充分體現了立法決策與改革決策相銜接、相統一、相一致。
制定條例是更好地銜接國家授權改革措施、支持河北自貿試驗區加快發展的迫切需要。國務院批復的《中國(河北)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從七個方面提出了98項改革措施,其中83項為國家事權。條例將總體方案明確的先行先試措施全部以法律形式固化下來,必將有力助推河北自貿試驗區改革發展,促進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的貫徹落實。
制定條例有利于加快培育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條例圍繞優化營商環境,從政務服務、監管執法、爭議解決、人才保障等多個方面作出具體規定,必將進一步優化河北自貿試驗區的營商環境,激發市場主體創新創業活力,助推自貿試驗區高質量發展。
制定條例有助于加快形成各級各部門推動自貿試驗區改革發展的整體合力。條例明確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的組織領導、統籌協調職能,明確各片區所在市人民政府、雄安新區管委會的主體責任,明確各片區管理機構的管理職能,明確中直部門、省有關部門、片區所在地縣級以上政府有關部門和雄安新區有關工作機構,支持自貿試驗區改革發展的工作責任,有利于整合全省資源,凝聚各方力量,加快形成整體合力。
堅持開門立法,確保接地氣、聚民意、謀發展
條例草案由省商務廳負責起草,經省政府第88次常務會議討論通過,提請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七、十八、十九次會議,進行了三次審議并表決通過。
省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副主任郭紅介紹:“該條例是本屆人大常委會重點立法項目,在省委領導下,省人大常委會、省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堅持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作了大量調研、論證和征集意見工作,最終形成了一個比較成熟、趨于完善的條例草案,并提請常委會會議審議表決。”
注重調查研究。一是開展實地調研。省人大常委會調研組赴各片區開展立法調研,實地查看各片區發展情況,并召開由政府相關部門、片區管理機構、相關企業參加的座談會,深入聽取各方意見。二是開展視頻調研。在條例二審稿階段,結合疫情期間要求,創新方式方法,分別與廣東省、福建省召開自貿試驗區立法學習交流視頻座談會,學習先進省份立法經驗。
廣泛征求意見。一是征求省人大各專門委員會及相關領域專家顧問意見;二是征求中國(河北)自由貿易試驗區推進工作領導小組61名成員、省直54個相關部門意見;三是征求各設區的市人大常委會、各片區所在地設區的市人民政府和雄安新區管委會、各片區管委會意見;四是征求北京市、天津市相關部門意見;五是征求部分駐冀全國人大代表以及有關企業、律師、基層單位意見建議;六是通過河北人大官方網站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加強論證評估。為提高法規科學性,專門赴北京召開有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商務部、清華大學、中央財經大學等單位和高校專家參加的論證會;期間還將條例草案交給北京大學法學院立法研究機構進行評估論證。此外,在條例起草過程中,還注重與《中國(河北)自貿試驗區管理辦法》進行有效銜接,條例側重于規定管理體制、改革方向等重大問題,管理辦法側重于規范一些較為具體的措施和詳細的部門職責等。
堅持良法善治,確保可操作、能落地、真管用
條例共有8章65條,緊緊圍繞我省自貿試驗區發展實際,立足戰略定位、功能定位,明確管理體制,規范投資開放、貿易便利、金融創新、產業開放、雄安新區高質量發展、京津冀協同發展、營商環境與人才保障等內容。
省人大常委會財經工委副主任李英堅認為:“條例實施后,將有助于進一步銜接國家授權改革措施,為自貿試驗區管理體制和基本管理制度提供法律保障,加快形成各級各部門推動自貿試驗區改革發展的整體合力,最大限度支持河北自貿試驗區改革發展。”
明晰管理體制。根據自貿試驗區管理體制務求精簡高效、權責明晰、公開透明的原則,條例對管理機構的職責劃分作出進一步明確。一是明確中國(河北)自由貿易試驗區推進工作領導小組負責自貿試驗區改革發展的組織領導、統籌協調、整體推進、督促落實。各片區所在地設區的市、雄安新區應當設立自貿試驗區推進工作領導小組,結合自身實際,加強對自貿試驗區規劃、建設、發展的領導。二是明確省自貿試驗區管理機構承擔自由貿易試驗區推進工作領導小組的日常工作,組織落實自貿試驗區改革試點任務,統籌協調自貿試驗區有關事務,對各片區管理機構進行業務指導。各片區所在地設區的市、雄安新區應當設立自貿試驗區管理機構,行使對本片區的管理職能,組織落實片區規劃、建設、管理與服務等工作。三是明確省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各片區所在地設區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有關部門,雄安新區管委會有關工作機構應當按照各自職責,支持自貿試驗區改革創新,支持省自貿試驗區管理機構和各片區管理機構開展工作,承擔自貿試驗區有關行政事務。四是明確各片區所在地設區的市人民政府、雄安新區管委會應當履行自貿試驗區建設和發展的主體責任。
體現河北鮮明特色。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雄安新區高質量發展兩大國家戰略,是中央賦予河北自貿試驗區的歷史使命,也是河北自貿試驗區的鮮明特色。條例將“引領雄安新區高質量發展”“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列為獨立章節,并針對性提出相關促進發展的政策措施,增強法規的可操作性。此外,為更好地推進自貿試驗區建設發展,充分調動社會各界的力量、群策群力,條例設置了本省有關自貿試驗區的地方性法規、政府規章、規范性文件等在制定時,應當主動公開草案內容,征求社會公眾、相關行業組織和企業等方面意見的規定。
推進投資、貿易、金融發展與產業開放。條例針對自貿試驗區的開放、創新、改革、環境等問題作出進一步完善,推進自貿試驗區的投資貿易金融發展與產業開放。根據黨中央作出的“雙循環”部署,規定自貿試驗區各片區應當結合功能定位和發展目標,推動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重點在生命科學與生物醫藥、高端裝備制造、數字貿易、大宗商品貿易、臨空產業、臨港經濟、國際物流等領域構建開放合作載體,推進產業開放,開展先行先試。
完善創新容錯機制。條例充分激發市場主體活力,鼓勵創新,允許試錯,進一步完善以支持創新為導向的容錯糾錯機制。規定在不同法律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鼓勵公民、法人和非法人組織在自貿試驗區開展改革創新活動。自貿試驗區內進行改革創新未能實現預期目標,但是符合改革方向、決策程序,符合法律、法規、規章規定,未牟取不正當利益的,對有關單位和個人不作負面評價,免于追究相關責任。(記者 周潔 通訊員 陳杰 梅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