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網特約評論員?李群
“當代中國青年是與新時代同向同行、共同前進的一代,生逢盛世,肩負重任。”習近平總書記在清華大學考察時強調,廣大青年要肩負歷史使命,堅定前進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擔大任,努力成為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讓青春在為祖國、為民族、為人民、為人類的不懈奮斗中綻放絢麗之花。
如何才能成為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我們在突如其來的疫情中找到了一些答案。這個答案寫在摘下口罩的勒痕上,寫在穿著防護服的陌生背影上,也寫在戰“疫”烈士的墓志銘上。不管是“00后”還是“90后”,他們都是“努力后”“奮斗后”。為了群眾的生命健康,不懼艱險、奔跑在前的青年一代,不愧是托舉起祖國未來的如磐基石。在為人民服務中茁壯成長、在艱苦奮斗中砥礪意志品質,青年一代已經綻放出更加絢麗的光芒。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篳路藍縷、攻堅克難,已讓日月換了新天,正領導人民昂首邁向民族復興。當下,全國正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我們在一個個紅色故事里,看到了充滿理想激情和遠大抱負的青年,如何從容赴死的悲壯豪邁。英雄烈士留給我們最寶貴的財富是激蕩在人們心中的愛國奮斗、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這種精神,穿越百年的時光,依然綻放著時代的光芒,成為照亮青年一代奮勇前行的精神力量。
百年后的今天,中國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已悄然改變。戰火和硝煙散去,貧窮和饑寒漸漸遠行,但熱愛祖國、服務人民,有責任、有擔當的青年人仍比比皆是。80后鄉村干部李忠凱,曾因滿頭白發而走紅網絡,使他白頭的并不是歲月的風霜,而是他對工作的認真態度和勞苦負責;大二女生張存雯,為圓從軍夢,經過半年時間,成功減重60斤;領先世界的中國航天科研團隊平均年齡只有30多歲,艱苦創業,堅持開拓奮進、銳意創新,創造了一次次奇跡……從脫貧攻堅到攜筆從戎,再到科研一線,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綻放青春。
青年、國家、時代,是形影相隨的鐵三角、彼此助推的浪濤。青年勇挑重擔、勇克難關、勇斗風險,中國就能充滿活力、充滿后勁、充滿希望;青年保持初生牛犢不怕虎、越是艱險越向前的剛健勇毅,國家就有力量,民族就有希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后,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都需要這樣的活力和后勁,需要這樣的勇毅和擔當。
青年們,讓我們蕩起理想的“船槳”,開足信念的“馬力”,以奮斗為座右銘,以拼搏為鋪路石,與新時代同向同行,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上一往無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