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璐 馮文雅
首診“守門人”作用失靈、醫院防疫要求落實不規范、相關部門負責人監管履職不力……自13日以來,安徽、遼寧接連出現多名本土確診病例和無癥狀感染者,暴露出一些地方疫情防控仍有漏洞,存在麻痹思想和僥幸心理的問題。
最新消息顯示,安徽六安中風險地區增至6個,遼寧省衛生健康委黨組副書記、副主任宋良偉等多人被問責。這一事件再次強烈警醒我們:要時刻繃緊疫情防控之弦,加快構筑群體免疫屏障。
疫情防控“一失萬無”,防疫之弦一刻不能松。防疫面前無小事。每一項防疫工作的開展和落實不僅事關疫情防控大局,更與每一個人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疫情防控工作做得再好不是萬無一失,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不等于萬事大吉。一時心存僥幸、一次疏忽大意,不僅會威脅自身生命健康,還可能成為病毒傳播的幫兇,影響他人和社會安全。松口氣、歇歇腳的想法,哪怕小小的苗頭,都不能有。要時刻繃緊疫情防控這根弦,摒棄僥幸心理和松勁心態,做到緊抓不放、慎終如始。
構筑免疫屏障,疫苗接種是道必答題。當前,接種疫苗仍是實現群體免疫最安全、最高效的方式,也是控制傳染病大流行的最有力武器。一段時間以來,一些人存在“疫苗猶豫”心態,或覺得自己身強體壯不易感染可以不接種;或覺得風險不在身邊,擔心接種引起不良反應;或認為別人都接種了,自己就安全了……然而,事實證明,這些心存僥幸的想法很危險,極易給狡猾的病毒可乘之機。當前,全國各地正按“應接盡接、梯次推進、突出重點、保障安全”原則,對重點地區、重點人群、重點城市加快推進新冠疫苗接種,越來越多人意識到接種疫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積極加入這一行列。下一步,還要繼續加大疫苗接種組織推進力度,鼓勵廣大居民積極接種,進一步增強防控能力和水平。
疫情防控網織密、織牢了,群體免疫屏障形成了、穩固了,才能更好地鞏固疫情防控成果,從根本上控制新冠疫情發展,更好地維護好人民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而對于每一個人來說,平時做好個人防護,及時接種新冠疫苗,不僅是對自己和家人負責,也是對社會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