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看白洋水,帆開遠樹叢。
流平波不動,翠色滿湖中。
大家好,歡迎收聽系列廣播劇《白洋淀故事》第183期。白洋淀的傳說和故事非常多,今天就來說說扳罾捕魚。
白洋淀的人們靠水而生,捕魚便是多數白洋淀人的謀生手段,這也讓他們積累了豐富的捕魚經驗,花罩、粘網、蝦簍等都是他們的捕魚器具,除此之外,還有撒網、扎箔、下卡等各種捕魚方式。
白洋淀的人們靠水而生。
在曾經的白洋淀邊,每到淀水上漲的時候,經常能看到有人用一種木架或竹架撐起的方形漁網捕魚。這種捕魚方式,名叫“扳罾”,“罾”,其實就是古代捕魚的工具,即漁網。
捕魚曾經是多數白洋淀人的謀生手段。
扳罾是用幾根竹竿或木棍支撐起來的四方形漁網,一根主竿的一端固定在岸邊,一端固定漁網,一根粗繩系在主竿靠漁網的一端,通過人力拉伸繩子,漁網就可以不斷地從水面落下升起。捕魚時,人們將網具藏匿在水中,待魚兒游到網具上方,便手腳麻利地提升網具,這就把魚逮住了。為了能得到更多的魚,人們常常把麥麩、糠皮粉炒熟調上香油,放在罾里面作為魚餌,以誘其入網。
扳罾捕魚是一種古老的捕魚方式。
扳罾既是一門體力活,也是一門技術活。這種放進水中的大罾很沉,少說得有百十來斤,要是沒力氣還真扳不起來,而且扳罾多憑經驗,要干脆利落,還得及時,要是扳得早了或晚了,魚蝦就逃走了。也因著這么回事兒,扳罾捕魚人常說“十網打魚九網空,打到一網就成功”。
下期預告
葦席在白洋淀可謂歷史久遠。1981年,考古人員就在容城上坡遺址內發現了葦席的痕跡,這說明早在三千年前白洋淀地區就產葦席了。下期的系列廣播劇《白洋淀故事》,為您說說白洋淀織葦席。
關于廣播劇《白洋淀故事》
白洋淀是河北名片之一,古有“北地西湖”之稱,今有“華北明珠”之譽。自古以來,發生在白洋淀的傳說故事很多,而且非常精彩。新華網、新華社河北分社、河北省委網信辦、河北雄安新區管理委員會聯合推出系列廣播劇《白洋淀故事》,以廣播和漫畫的形式,帶您穿越美麗神秘的白洋淀,領略魅力燕趙。
好故事仍在繼續,敬請收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