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9時,位于正定縣的南水北調中線干線滹沱河退水閘閘門開啟,江水奔騰而下進入滹沱河,標志著由水利部和河北省共同組織的2021年夏季滹沱河、大清河(白洋淀)生態補水行動拉開序幕。
這次生態補水統籌考慮了防洪安全與河湖生態補水需求,計劃補水總量約2.2億立方米,補水時段為6月7日至7月8日,補水水源為引江水及崗南水庫、黃壁莊水庫、安格莊水庫、旺隆水庫、白洋淀等下泄水量。
補水線路分為兩條,分別是滹沱河補水線路和大清河(白洋淀)補水線路。補水目標是到7月之前,爭取實現滹沱河補水線路和大清河(白洋淀)補水線路全線貫通。通過補水形成水流貫通河長467公里,新增水面面積3.2平方公里。
專家介紹,2018年以來,滹沱河和大清河的生態補水已進行了4年。與補水前相比,滹沱河沿線10公里范圍內,地下水位回升0.54米;大清河補水河道地下水位回升0.22到1.31米,生態回補效果非常明顯。
據了解,本次生態補水旨在充分發揮南水北調工程綜合效益,推動滹沱河、大清河(白洋淀)流域水生態修復、水環境改善和地下水回補,并為進一步推進華北河湖生態修復提供經驗。
為確保此次生態補水計劃順利實施,水利部、省政府要求有關部門和單位、沿線地方政府,在補水期間做好清河道、控水位、補水源、嚴管護、強監測等五項重點任務,通過及時開展河道整治清理,加強水源動態調度,加大管水護水力度,強化精準預報預測等措施,全力保障防洪安全、供水安全以及沿河居民和生產人員安全,并力爭多補水。(記者趙紅梅 通訊員任樹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