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雄安官網9月2日電(實習生李雪嬌)一名教師,兩袖清風,三尺講臺,四季耕耘,26年滋養,桃李芳天下。在雄安新區雄縣第二高級中學,提到蘇學良,“專業”“負責”是大家對他的一致評價。教書近三十載,蘇學良仍一腔熱血,充滿活力。他工作認真負責、以愛育人,日復一日地堅守在平凡而又重要的教師崗位。
做學生求學道路的帶頭人
蘇學良1996年就來到雄縣從事高中數學的教學工作,同時兼任班主任工作。他永遠記得,自己人生的第一堂授課,就是講集合知識,這一講就是26年。蘇學良大致算過,經他手畢業的高三學生,有18屆之多。一群群意氣風發的青年用拼搏奮進譜寫青春華章,而他用堅定初心點亮了一代代人的青春之光。
蘇學良在講課。中國雄安官網毛鶴然 攝
雄縣第一位考上清華大學的學生,就是蘇學良數學班的學生。他的學生里還有考入北京大學、上海同濟大學、北京理工大學等名校的。蘇學良以數學為引領,助力他們飛向了更廣闊的天地。“現在讓我說連續帶11年高三班是怎么過來的,我自己都記不清了。”蘇學良說。
高三學習任務重、教學壓力大,身為班主任,為落實好各項教學工作,除了日常備課,還需要時時督促檢查。每天早上5點半出門,晚上11點多到家,成了蘇學良的工作常態。“我一般出門了兒子還沒醒,回家了兒子也睡了,我總不能把他薅起來,就為了跟我說句話。”說到這點,對學生的事總是如數家珍的他,臉上不自覺地流露出一絲歉意和愧疚。
蘇學良認為,教無定法,教有優法,教學是一門藝術,但它首先是一門技術,當教師不只要有情懷,還要有高效高質的課堂教學、嚴謹認真的工作態度、持之以恒的工作作風。老師需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
做學生人生規劃的筑夢人
2016年2月,雄縣第二高級中學正式投入使用。2017年,蘇學良從雄縣中學來到雄縣第二高級中學,開始新一屆高中學生的教學工作。
“我以后想做老師!”
“我對物理感興趣,我要做物理學家!”
每接手一個新班級,蘇學良就讓學生思考自己未來的夢想,以及想要考取的理想院校。蘇學良說:“人有目標,就有動力,老師得讓學生知道,學習就是實現夢想的最佳途徑。”
2020年,以607分考上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大連艦艇學院的付佳成的目標,就是在班主任蘇學良的引導下一步步實現起來的。付佳成有一個軍人夢,高一定下的目標就是考軍校,但到了高三上學期,他的學習成績在班里還是徘徊在二十名左右。“高考就像長跑,那孩子平時學習很踏實,屬于‘耐力’型選手,這時候老師就得推一把了。”蘇學良說。
蘇學良課間輔導學生學習。中國雄安官網毛鶴然 攝
一有時間,蘇學良就鼓勵付佳成。有了老師的加油打氣、家長的支持配合,付佳成挑燈夜戰、苦學苦練,做了數不清的習題,終于實現了他的夢想。成績下來時,付佳成的家長特意來感謝蘇老師,蘇學良一擺手,笑著說:“這都是孩子自己的努力,咱做老師的,就是努力做到不耽誤學生而已。”
做學生校園生活的自家人
雄縣第二高級中學是完全寄宿制高中,班主任可能是學生高中生活見得最多的人。高中生處于心理與生理的雙重成熟過渡階段,如何與青春期的他們進行有效溝通,這成為了老師工作的一個難點。作為在東北長大的雄安人,蘇學良自帶東北人的幽默細胞,一開口就拉近了師生的距離。生活中,蘇老師整天笑呵呵的,逮到誰都能聊兩句。這樣的好性格,深受學生歡迎。
蘇學良與學生聊天談心。中國雄安官網毛鶴然 攝
不管生活還是學習,蘇學良對所有的學生施與同等的愛,用行動陪伴學生讀書成長,根據學生的差異進行針對性教育,這種亦師亦友、如父如兄的良好師生關系,也讓教學工作事半功倍。他說,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教育的真諦不是教育孩子,而是自我教育。教書育人何嘗不是以人渡己?
如今,蘇學良教過的學生遍布天南海北,有的甚至留學海外。每年寒暑假,畢業學生如果返校看望老師,都要看蘇老師的“檔期”。“你們來采訪的前一天,還有學生來看我,給我帶奶茶,把我當成孩子一樣。”教育是雙向的,正是蘇老師的辛勤付出,換來孩子的真誠回報。怪不得學生們會說,他們眼中的蘇老師,不僅是行走的“數學題庫”,還是可近可親可敬的“貼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