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雄安官網9月15日電(實習生李雪嬌) “真奇怪,這些草是怎么長到混凝土里的呢?”在雄安科創孵化產業園的水渠邊,前往白洋淀碼頭的游客不由駐足參觀,看著那一片長勢良好的植被,一臉疑惑地問道。聽到大家的疑惑,上海久鼎綠化混凝土公司董事長李仁笑著說:“這是一種新型環保技術——現澆綠化混凝土,我們在混凝土里添加了專用添加劑,撒下種子,就可以收獲綠色。”
現澆綠化混凝土豎切面展示效果圖。中國雄安官網高盟 攝
現澆綠化混凝土將生物技術和工程技術相結合,適用于江河湖海水系、黑臭河道治理、硬質護坡改造、道路交通、綠色建筑和海綿城市等工程,起到固土護坡、改善生態、美化環境的作用,是對傳統護坡的一次革命。上海久鼎綠化混凝土公司(以下簡稱“上海久鼎”)不斷探索研發,創新推出“現澆綠化混凝土”技術,產品推廣至上海、浙江、江蘇、山東、河北、湖南等多地的生態景觀修護項目,并取得良好生態效益。
上海久鼎參與過的邊坡堤壩修復成果展示。中國雄安官網發
“簡單來說,我們對混凝土結構進行了優化調整,每平方米混凝土有100-120個營養孔洞,而每個孔洞儲存著營養劑,撒上一層薄土,植被根系在穿透綠化混凝土后生長得茁壯旺盛,使得護坡不會出現開裂、滑坡等現象,并隨著時間推移更加穩固。”李仁介紹,從2004年開始,在沒有任何技術基礎的條件下,他帶著團隊經歷上萬次試錯實驗,不斷探索,并與南科院、河海大學、長江水利委員會、揚州大學等科研院校進行產學研合作,陸續克服了綠化混凝土的抗壓強度、孔隙率、抗水土流失、除堿、沉漿等一系列影響綠化效果及工程牢固性、穩定性等技術難題。上海久鼎的現澆綠化混凝土先后四次被國家水利部列入《年度水利先進實用技術重點推廣指導目錄》,被科技部認定為國內領先技術。
圖片左側為采用綠化混凝土技術后種植的青草,與右側堤岸景觀形成鮮明對比。中國雄安官網高盟 攝
雄安新區設立后,李仁非常關注雄安新區的生態治理。“看著雄安新區生態環境治理成果陸續展現,我覺得‘綠色雄安’大有可為。”2019年,李仁來到雄安新區后,著手開展現澆綠化混凝土項目的應用推廣,目前已經在河道、停車場等場地進行試點,他將繼續推動該技術在雄安新區的應用,為雄安新區建設作貢獻。
“雄安新區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理念深入人心,我很榮幸能為這一備受全國人民矚目的地方盡一份力。我要用更高標準考核自己,給自己提出更高要求,讓鋼筋混凝土砌成的‘不毛之地’、‘寸草不生’的鹽堿地都能長出碧草,也為我國‘2030年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貢獻自己的力量!”李仁堅定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