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北扎實推進白洋淀流域治理。圍繞“一淀九河”制定《白洋淀流域水生態環境質量全面提升工作方案》,建立點位、斷面、河流、流域四位一體精細化治理體系,對61個斷面和83個排污口逐一制定管控措施,統籌實施污水處理提升、雨污分流改造、人工濕地建設、淀區生態清淤、水動力提升、面源污染控制、生態緩沖帶建設、蘆葦平衡收割、應急導排等九大類66項工程,確保一河(淀)一策、一斷面一策,精準提升流域水質。
2.9月16日,雄安新區啟動區西北部初中項目正式開工建設。啟動區西北部初中項目建成后將為啟動區提供一所涵蓋24個班級、800多名學生規模的初級中學,滿足啟動區內適齡學生的教育需求。
3.日前,雄安新區容東管委會首批交付的10個黨群服務中心掛牌試運行。容東片區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的功能區域完善,可為社區居民提供黨群、政務、生活、就業、法律、健康、文化、社區管理等便民服務。
4. 雄安郊野公園東部展區近日招商。招商項目涉及商業運營、主題餐飲、兒童樂園、水上項目等。報名時間截止到2021年9月30日24:00。
5.日前,河北省全民國防教育工作2020年度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名單公布。雄縣雄州鎮黃灣村榮獲先進單位;雄縣安良紅色文化展覽館館長趙占良榮獲先進個人。
6.安新縣檔案館公開征集涉安新檔案資料。征集范圍包括慶祝建黨百年紅色編研成果、征遷安置、脫貧攻堅、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等方面。征集時間為2021年9月15日至12月31日。
7.“十四五”期間,河北將引導城鎮殘疾人服務資源向鄉村延伸。將殘疾人公共服務納入縣(市、區)、鄉鎮(街道)政府公共服務事項清單和村(居)委會承擔的社區工作事項清單,以及協助政府的社區工作事項清單,建設縣、鄉、村三級聯動互補的基層殘疾人服務網絡。
8.河北提升脫貧村“一村一品”發展水平,將圍繞脫貧攻堅期內全省7746個脫貧村培育的11786個優勢品種,組織開展“五不變、五強化”活動。“五不變、五強化”即品種不變,強化規模拓展;項目支持不變,強化運營質量提升;技術支持不變,強化補齊薄弱環節;聯結機制不變,強化利益分配調整;主體帶動不變,強化培育內生動力。
9.9月1日至12月31日,河北通過實施實名服務、常態化失業管理服務、服務攻堅等舉措,幫扶2021屆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和35歲以下登記失業青年實現就業。
10.河北持續做好流域達標管理。今年1-8月,河北完成河道生態補水30.97億立方米,(含主汛期水庫泄水13.74億立方米),分別向白洋淀和衡水湖補水7.01億立方米、0.28億立方米。
11.《北京市“十四五”時期加強國際交往中心功能建設規劃》近日發布,明確31項重點任務,到2025年北京將初步形成國際交往活躍、國際化服務完善、國際影響力凸顯的國際交往中心。
12.北京出臺政策促進農村勞動力就業參保,每招用一名符合條件農村勞動力,將給予企業3-5年的補貼,包括崗位補貼和社會保險補貼,每年共約2.44萬元。
13.《天津市加快數字化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1-2023年)》日前出臺。《方案》確定了八方面的重點任務,包括培育創新引領的數字經濟、營建智慧便捷的數字社會、建設智能高效的數字政府等。
14.從今年起至“十四五”末,天津推進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包括推進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發展、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深化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推進特殊教育融合發展工程。
15.《全國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2021-2030年)》近日印發。按照《規劃》,到2025年我國累計建成10.75億畝并改造提升1.05億畝高標準農田,到2030年累計建成12億畝并改造提升2.8億畝高標準農田,到2035年,全國高標準農田保有量和質量進一步提高。
16.5種門診慢特病將試點跨省直接結算。試點病種為高血壓、糖尿病、惡性腫瘤門診放化療、尿毒癥透析、器官移植術后抗排異治療等。患者可在參保地完成門診慢特病待遇資格認定,進行跨省異地就醫備案之后,即可在試點地區定點醫療機構就醫并直接結算。
17.國家網信辦近日發布《關于進一步壓實網站平臺信息內容管理主體責任的意見》。意見要求,加強賬號注冊管理,嚴格落實真實身份信息登記相關要求;加大違法違規賬號處置力度,嚴防違法違規賬號轉世;全面清理“僵尸號”“空殼號”。
來聽最新天氣情況:
雄安新區氣象臺數據,明天白天晴轉多云,夜間多云間陰有分散性陣雨,最高氣溫25℃,最低氣溫16℃,東北風2-3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