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河北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五次會議審議通過《塞罕壩森林草原防火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全力保障塞罕壩森林草原安全。
省人大常委會新聞發布會現場。長城網記者彭文君 攝
“塞罕壩森林草原防火責任重于泰山,通過制定專項防火法規的方式,為塞罕壩森林草原防火工作提供法治保障,為塞罕壩森林草原這一道‘綠色長城’,再筑起一道‘法治長城’”。省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主任周英介紹,《條例》的出臺,將有效預防和撲滅塞罕壩森林火災,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保護森林草原資源,筑牢京津生態屏障,維護生態安全,建設生態文明。
《條例》規定,明確塞罕壩森林草原防火工作主體責任,全面建立防火責任制。規定省市縣人民政府實行分級負責制,實行森林草原資源發展保護林長制,落實各級政府及其部門、塞罕壩機械林場以及周邊區域森林草原的管理機構防火責任,構建屬地負責、部門監管、歸口管理、聯防聯控,源頭治理、全域覆蓋的長效機制。
《條例》強調,要堅持旅游服從防火安全要求,加強旅游防火管理,健全旅游防火責任制。嚴格控制旅游開發,明確規定由省人民政府劃定塞罕壩機械林場以及周邊區域禁止旅游區,并向社會公布,限制開展不利于防火安全的旅游活動,對禁止旅游區與其他區域實現物理隔離提出具體要求,同時規定了旅游經營服務單位應當承擔的防火責任。
《條例》要求,塞罕壩機械林場全域為防火區,實行全年防火、全員防火,要全面落實人防、物防、技防措施。一方面加強森林草原消防隊伍建設,發揮防火專家組作用,落實網格化管理,明確護林員、護草員、瞭望員等職責,為防火人員提供必要待遇和保障;另一方面對加強防火基礎設施建設提出硬性要求,科學規劃建設各類防火設施設備;三是強調發揮科技在防火工作中的作用,加強視頻遠程監控及信息化網絡體系建設,推進智慧預警、應急通信、航空護林。科學規劃建設保護區、隔離帶,強化先進檢測、撲滅技術應用,切實筑牢京津生態屏障。此外,還通過建立健全聯防聯控機制制度、加大對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等措施,切實筑牢京津生態屏障。
“《條例》是我省范圍內第一次出臺的森林草原防火方面的專門法規,在防火理念、責任體系、處理防火與旅游等諸多方面與時俱進,有很多新的表述和規定,不僅對塞罕壩,對全省森林草原防火工作有著重要且特殊的指導意義。”省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吳京表示,將統一組織全省林草系統開展《條例》學習培訓活動,全面深度解讀《條例》,開展全方位的組織宣傳和教育活動。將對《條例》67條內容逐條制定落實方案,加強執法機構建設及執法力量保障,貫徹落實專項督導檢查,有效懲處違法行為,確保《條例》執行到位。(記者 彭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