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發改委發布完善能源消費強度總量雙控制度方案
推行用能指標市場化交易建立用能預算管理體系
2020年中國宣布,二氧化碳排放力爭2030年前達到峰值,力爭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為此中央和國務院各部門都對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進行了部署。我國碳達峰和碳中和的重大決策,凸顯了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和大國擔當,向世界釋放了中國堅定走綠色低碳發展道路、引領全球生態文明和建設美麗世界的積極信號。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了《完善能源消費強度和總量雙控制度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方案》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指導節能降耗工作、促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制度性文件,對確保完成“十四五”節能約束性指標、推動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任務具有重要意義。
合理控制能源消費總量
《方案》提出,到2025年,我國能耗雙控制度更加健全、能源資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到2030年,能耗雙控制度進一步完善,能耗強度繼續大幅下降,能源消費總量得到合理控制,能源結構更加優化。到2035年,能源資源優化配置、全面節約制度更加成熟和定型,有力支撐碳排放達峰后穩中有降目標實現。
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表示,推進能耗雙控工作過程中,必須堅持如下工作原則:堅持能效優先和保障合理用能相結合,嚴格控制能耗強度,切實提高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同時,合理控制能源消費總量,采取多種措施適當增加管理彈性,保障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合理用能。
堅持普遍性要求和差別化管理相結合,在全方位全領域全過程提升能源利用效率的同時,結合地方能源產出率、經濟發展水平、節能潛力等實際,差別化分解能耗雙控目標,并在制度設計中更加注重能源結構調整,進一步鼓勵可再生能源使用。
堅持政府調控和市場導向相結合,充分發揮市場在配置資源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在加強宏觀調控、完善政策措施、強化制度約束等方面的作用,創新用能權有償使用和交易等市場化手段,推動能源要素優化配置。
堅持激勵和約束相結合,嚴格能耗雙控考核,對工作成效顯著的地區加強激勵,對目標完成不力的地區嚴肅問責,形成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
堅持全國一盤棋統籌謀劃調控,各地區各部門要從國之大者出發,深刻認識堅持和完善能耗雙控制度的極端重要性和緊迫性,克服地方、部門本位主義,防止追求局部利益損害整體利益,干擾國家大局。
對此,業內普遍認為《方案》進一步強化了能耗雙控制度的執行力。如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是一場硬仗,制度設計上需要“先立后破”和強有力的保障措施。《方案》提出了一系列深化能耗雙控機制改革的舉措,包括推行用能指標市場化交易、建立用能預算管理體系、深化節能審查制度改革等,釋放了強烈的政策信號。
發展壯大綠色低碳能源
中國采取基于總量控制與配額交易的碳市場作為減排手段,早在2011年開始陸續在北京、天津、上海、重慶、湖北、廣東及深圳7個省市啟動了碳排放權交易試點。2020年11月,中國生態環境部發布《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征求意見稿),全球最大的碳市場啟動在即。
2021年9月初,發改委下達中央預算內投資23億元,支持重點行業領域節能減碳改造、產業園區能源利用優化項目、減碳技術創新示范、城鄉建設低碳轉型、資源再生減碳以及海水淡化等重點項目建設,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
財政部在8月27日發布的2021年上半年中國財政政策執行情況報告顯示,上半年我國能源保障能力持續提升,優化可再生能源發電補貼政策,下達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補助資金預算890億元,支持光伏、風電等可再生能源發電。上半年,綠色低碳能源持續發展壯大,風電、太陽能發電裝機規模分別同比增長34.7%、23.7%。新能源汽車銷量達120.6萬輛,同比增長139%。天然氣產量增長10.9%,其中頁巖氣產量增長25%。
8月下旬,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成立碳排放統計核算工作組,負責組織協調全國及各地區、各行業碳排放統計核算等工作。
地方在落實碳中和工作精神方面也積極行動。近日,北京市地方金融監管局披露,該局將進一步加強綠色金融布局。以城市副中心為綠色金融的主要載體,推動綠色金融先行示范區建設。
8月底,遼寧省地礦集團遼寧省地研院公司碳匯碳儲研究中心掛牌成立。該中心主要在黑碳、藍碳、綠碳的碳核查、評估以及二氧化碳地質封存選址評價等領域,開展“碳達峰、碳中和”相關業務。
深圳證券交易所將著力構建與“雙碳”目標相適應的創新資本形成體系,加大對新能源等領域優質主體融資支持力度;推出碳中和專項債等創新產品,推進“雙碳”主題指數研發;提高環境信息披露質量,增強上市公司綠色發展意識。
抓緊制定完善政策體系
記者從國家發改委了解到,發改委承擔著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職責,正在會同有關部門抓緊制定完善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
據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以來,各地區各部門積極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相關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工作中確實出現了有些地方、行業、企業的工作著力點有所“跑偏”,采取的行動措施不符合實事求是、尊重規律、循序漸進、先立后破的要求,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目標設定過高、脫離實際。有的地方、行業、企業“搶頭彩”心切,提出的目標超越發展階段;有的地方對高耗能項目搞“一刀切”關停;有的金融機構驟然對煤電等項目抽貸斷貸。二是遏制“兩高”行動乏力。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是當前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當務之急和重中之重,但有的地方口號喊得響,行動跟不上,有的地方甚至違規上馬“兩高”項目,未批先建問題比較突出。三是節能減排基礎不牢。碳達峰碳中和與節能減排、應對氣候變化工作一脈相承,有的地方對節能減排工作不夠重視,能耗“雙控”落實不力,應該說形勢是比較嚴峻的;有的行業沒有扎實做好結構節能、技術節能、管理節能,而是寄希望于某種技術一勞永逸解決問題;有的機構蹭熱度、追熱點,熱衷于打標簽、發牌子,碳中和“帽子”滿天飛。
該負責人表示,這些現象可以說與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初衷和要求背道而馳,必須堅決予以糾正。發改委正在會同有關部門,抓緊制定完善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在下一步工作中,發改委將樹立正確導向、細化政策要求、抓好工作落實、加大督導力度,及時發現并糾正相關問題,確保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不跑偏、不走樣。(記者 萬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