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關將至,奧密克戎變異株引發的疫情形勢牽動人心。10天之內,“奧密克戎”已傳至6省9地。近日,北京、深圳兩地公布了奧密克戎病例溯源消息,均指向“國際快遞”,稱不排除經境外輸入物品感染的可能,國際快遞潛在病毒傳播風險引發廣泛關注。
收到境外快遞后,健康碼變黃?
近日,居住在深圳的依依(化名)表示,自己因收到了境外包裹,健康碼變“黃”了。
圖片受訪者健康碼截圖。圖片來源:中新經緯
依依表示,最近她負責幫公司采購年會物品,由于國內旗艦店都沒貨了,她選擇了在電商平臺的境外專區下單。收貨記錄顯示,這段時間,她陸續收到從中國香港過關的包裹。沒想到在18日,她的健康碼變“黃”了。 依依稱,起初還以為是搞錯了,自己近日沒有任何異常行為,也沒有收到任何提示。直到她去醫院核酸的途中接到工作人員電話詢問,是否收到境外包裹,才知道發生了什么事。接下來,她需要在7天內做3次核酸。
在醫院核酸檢測的“黃碼通道”里,她發現還有兩個人也是這一情況。在社交平臺上,也有數名網友分享了同樣的經歷。 對此,深圳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工作人員19日應詢表示,這段時間收到境外快遞,健康碼是有可能會變黃的,但目前沒有更多資料和統一規定。
消殺后,國際郵件為何仍然“有毒”?
為防控境外物品攜帶病毒入境,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曾多次發布文件,要求各口岸對進口郵件和貨物進行全面消毒,希望在關口攔截被污染的物品。國際郵件消殺后,為何仍然攜帶病毒?中國疾控中心消毒學首席專家張流波表示,目前國際上新冠疫情大流行的態勢仍在持續,進入到中國的郵件和貨物,存在被新冠病毒污染的可能性。一些病毒在轉運過程中可能會逐漸死掉,但在特定條件下,有些病毒不會死亡,貨品就會具有傳染性。
張流波說,假設在國外物品上污染的新冠病毒量比較大,同時轉運工人一咳嗽,一噴嚏,可能唾液、痰液上面有機物比較多,對病毒有比較好的保護作用。再加上現在北半球是冬天,病毒存活的時間就會長很多。如果再經過空運,時間又短,這個時候在接觸到這些貨品或包裝表面的時候,可能存在感染風險。
此外,專家還介紹,新冠病毒不僅會污染郵件的包裝,也會污染內部的貨品。此次快遞行業相關人員沒有最先發病,說明對郵件表面的防護和消毒效果是好的,但對包裝里面的貨品出現傳播風險要引起高度重視。
如何防范風險?
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龐星火近日提醒,新冠病毒可在低溫下長時間存活,冬季經物傳播的風險增大。專家建議,公眾可以減少或暫停非急需的國際郵件。但如果確實急需接收國際郵件的話,應該嚴格做好消毒,并在接觸郵件時做好防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