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網信辦近日開展為期1個月的“清朗·2022年春節網絡環境整治”專項行動,集中整治網絡暴力、散播謠言等問題,切實維護網民利益。
伴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互聯網改變生活”早已成為可以感知的現實。但是,如果互聯網失去了規范和約束,改變未必總是朝著美好的方向。尤其是在“人人都有麥克風”的現實語境下,公共意見對個體的影響日益加深,出于被孤立的恐懼,很多人傾向于相信多數人的聲音,還有一些網民在事情尚未厘清、真相還未浮出水面之時便盲目站隊、喊打喊殺;更有甚者,信息來源不知何處,就大肆跟風起哄,以游戲的心態透支網絡資源、消費公共情感。借助網絡擴音器的加持,網絡暴力的殺傷力瞬間放大,由此傷害的不只是個體權益,對于整個互聯網環境都是一種嚴重的破壞。
網絡暴力頻發,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于當前對網絡暴力認定難、追責難、懲戒難。盡管我國先后出臺了《互聯網電子公告服務管理規定》《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文明上網自律公約》等,但法律上目前并沒有對網絡暴力行為的明確界定,也沒有具體懲戒標準。而虛擬世界中的道德水準明顯要比現實空間弱,再加上受害人的維權成本和舉證要求普遍較高,更使得一些人有恃無恐。
互聯網不是法外之地,中央網信辦部署此次專項行動,彰顯了對網暴行為堅決說“不”的鮮明態度,特別是對借疫情、社會熱點事件等挑動網民對立,進行人肉搜索、辱罵攻擊等網絡暴力行為,更要予以重點整治。同時強化平臺責任,要求重點網站平臺切實加強內容審核管理,及時清理違法和不良信息。對于違規者要加大曝光力度。
網絡有道義,言論有邊界,只有守住指尖上的文明,才能守住網絡表達的底線。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環境,不只是維護網絡安全、保障公共利益的需要,也是互聯網行業健康發展的關鍵。希望有關部門抓嚴監管工作、網站平臺壓實主體責任、新聞媒體加大曝光力度、廣大網民提高文明素養,剔除暴力因子,讓網絡使生活更美好。(趙志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