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種前后,田野金黃。麥浪滾滾,迎來夏收時節。記者來到河北省成安縣南魚口村,在俊山農機專業服務合作社示范農場看到,麥田里正在收割小麥的聯合收割機竟然是“無人駕駛”模式。
只見操作員打開操控系統——確定坐標,按下確定鍵,無人駕駛小麥聯合收割機自己規劃好線路,開始駛入麥田收割小麥。令人驚奇的是,這些“無人農機”的方向盤會自己旋轉,遇到障礙物還會自動繞行。
成安縣無人農場作業區。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 吳新光 張嘉琪 攝
這些小麥聯合收割機非常智能,似乎安裝上了“大腦”和“眼睛”——可以在無人駕駛的情況下,完成啟動、行走、轉彎、收割、卸糧等作業指令,而且,每個動作都非常流暢,作業速度、收獲效果甚至超過了人工操作。
在成安縣俊山農機專業服務合作社示范農場,無人駕駛智慧農機成為今年“三夏”的一大亮點。奮戰夏收、夏種的主力不再是農機手,而是一臺臺安裝智能管理設備的“無人農機”。激光平地機,運用北斗衛星定位與導航技術的無人駕駛聯合收割機、無人駕駛拖拉機,實現智能化控制的精量播種變量施肥播種機等,多種大型智能化機械聯合“作戰”,密切配合,可高效完成小麥收割、脫粒、秸稈收集、土地翻耕、玉米播種等工作。
無人駕駛小麥聯合收割機在收割小麥。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 吳新光 張嘉琪 攝
“地圖往手機里一輸,收割線路一規劃,坐在屋里就把小麥收獲了,省時省工又省力。”成安縣俊山農機專業服務合作社負責人楊俊山高興地說。
“借用物聯網技術,智慧農機將作業地點、畝數和產量實時傳送到物聯網平臺,準確率在97%以上。”成安縣農機手白明月說,安裝智慧農機系統后,每臺收割機可節省人工費用5000元。
安裝了智能管理設備的“無人農機”整裝待發。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 吳新光 張嘉琪 攝
2021年,成安縣承擔河北省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無人農場)示范項目,在成安縣俊山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建成河北省小麥玉米全程機械化(無人農場)試點。
據介紹,該無人農場依托國家農業智能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專家團隊,通過建設北斗高精度基站、農機無人駕駛系統、高清云臺監控系統、無人作業農機物聯網監控系統、無人作業農機視頻監控系統、無人作業農機作業監管與服務大屏幕展示系統,實現平臺端的無人農機可視化管理、農機自主路徑規劃、無人自主作業、無人農機遠程管控等。
無人聯合收割機不僅實現了無人駕駛,在小麥收割中還盡顯智慧。由于搭載了先進的損失傳感器和含雜檢測裝置,與普通的聯合收割機相比,無人聯合收割機機收減損率可以提升10%—15%,小麥脫粒后的含雜率能夠減少15%-20%。
無人駕駛玉米免耕深松施肥播種機在田間加緊作業。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 吳新光 張嘉琪 攝
而在無人農場里,記者看到,緊跟著無人駕駛的小麥聯合收割機,無人駕駛玉米免耕深松施肥播種機也在田間穿梭不停,從夏收到夏種實現了無人作業,大大提升了效率。
正是有了智慧農機的裝備支持,無人農場也由夢想變為了現實。楊俊山說:“相較于普通農機,智慧農機更聰明、更高效、更精準、更輕松。通過對農場設施、裝備的遠程控制,無人農場將實現全天候、全過程、全空間的生產作業模式。伴隨著農業現代化、鄉村振興步伐的加快,俺們種糧農民的好日子還在后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