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裆P系群眾切身利益。
日前,省委、省政府制定了扎實穩定全省經濟運行一攬子措施及配套政策。其中,為切實做好民生保障工作,我省制定了《關于保基本民生的十條政策措施》,兜住民生底線。
完善住房公積金政策。受疫情影響的企業,可按規定申請緩繳住房公積金,到期后進行補繳,在此期間繳存職工正常提取和申請住房公積金貸款;受疫情影響的繳存人,不能正常償還住房公積金貸款的,不作逾期處理,不作為逾期記錄報送征信部門;各地可根據當地房租水平和合理租住面積,提高住房公積金租房提取額度,支持繳存人按需提取,更好地滿足繳存人支付房租的實際需要。上述住房公積金政策執行期限暫定至2022年底。新購首套和改善性住房的繳存人,可提取本人及其配偶住房公積金賬戶存儲余額,夫妻雙方累計提取總額不超過實際購房支出。
落實完善財政轉移支付與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掛鉤政策。統籌安排省以上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獎勵資金,向農業轉移人口落戶規模大、新增落戶多、基本公共服務成本高的財政困難市縣傾斜。從省發展改革委獲悉,2022年,下達省以上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獎勵資金22億元,根據市縣農業轉移人口進城落戶、基本公共服務等因素分配,用于增強我省各地區落實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政策的財政保障能力,推動各地區為農業轉移人口提供與當地戶籍人口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務,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加大創業擔保貸款貼息力度。重點加大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交通運輸、餐飲、住宿旅游等行業的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支持。將符合條件的新市民納入創業擔保貸款扶持范圍。
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對低保邊緣家庭中的重度殘疾人、重病患者,經個人申請,按照“單人戶”納入低保范圍。對家庭人均收入超過當地低保標準但仍屬于低收入人口或脫貧人口的,可給予不超過3個月的漸退期。在核算社會救助申請人家庭收入時,對于國家規定的優待撫恤金、計劃生育獎勵與扶助金、獎學金、見義勇為等獎勵性補助,政府發放的各類社會救助款物,以及中央確定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不計入家庭收入;對于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因殘疾、患重病等增加的剛性支出、必要的就業成本等,可按規定適當扣減。強化城鄉低保標準省級統籌力度,6月底前制定2022年度城鄉低保標準占人均消費支出的省定指導比例。
做好因疫情受困群眾社會救助。各地根據疫情影響程度,可暫緩低保對象的動態退出,并采取增發救助金、發放臨時生活補助、購買防護用品或基本生活必需品等方式保障低保對象、特困人員等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對受疫情影響無法外出務工、無法開展基本生產等造成家庭收入下降且符合條件的,及時納入低保保障范圍。充分發揮臨時救助作用,對受疫情影響導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其他社會救助制度無法覆蓋的困難群眾,及時通過臨時救助給予應急性、過渡性生活保障。落實主動發現機制,組織開展大排查、大走訪,做到早發現、早介入、早救助。暢通社會救助熱線,及時受理和回應困難群眾訴求,堅決防止沖擊社會道德底線的事件發生。
及時下達救助補助資金。用好中央和省級財政資金,通過財政資金直達機制,確保救助資金及時足額發放到需要幫扶救助的群眾手中,切實做到應保盡保、應救盡救。從省發展改革委獲悉,2022年,下達省以上困難群眾救助補助資金79.3億元,結合困難群眾救助任務量、財力狀況、工作績效等因素下達市縣,并適當向保障任務重、財政困難程度深和工作績效突出的地區傾斜,由市縣統籌用于城鄉低保、特困人員供養、臨時救助、流浪乞討人員救助、孤兒基本生活保障、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
落實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聯動機制。各市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單月同比漲幅達到3.5%或CPI中的食品價格指數單月同比漲幅達到6%時,以市(含定州、辛集市)、雄安新區為單位統一啟動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聯動機制,向城鄉低保對象、特困人員、領取失業保險金人員、享受國家定期撫恤補助的優撫對象,以及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艾滋病病毒感染兒童發放價格臨時補貼,各地可根據實際適當擴大保障范圍。價格臨時補貼實行“按月測算、按月發放”,各地要簡化工作流程,在相關價格指數發布當月足額發放到困難群眾手中。
加強市場監測監管。加強米面油肉蛋菜等重要民生商品市場監測,在節假日、汛期等重要時段和發生疫情等異常情況時啟動應急監測。加強市場巡查,嚴厲打擊囤積居奇、串通漲價、哄抬價格等違法行為,維護正常的市場秩序,確保市場價格穩定。
抓好生產流通。全力以赴抓好小麥機收和“三夏”生產,確保夏糧顆粒歸倉,穩定生豬和蔬菜生產,加大貨源銜接力度,保持物流暢通,確保重要生活物資不斷檔、不脫銷。出現疫情的城市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生活物資供應,特別做好封閉管理社區生活物資配送。
加強儲備調節。落實重要物資政府儲備制度,市場出現異常波動,及時組織投放政府儲備。(記者 潘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