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區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努力打造辦事不求人、服務零障礙的雄安政務服務品牌,優化營商環境。如今,在新區即可辦理北京政務服務事項1161項,高頻事項全流程網辦率已達到100%,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大規模建設提供了堅強保障。截至目前,央企在新區設立分支機構達100多家,在新區本級注冊的北京投資來源企業達3700多家。
市民在雄安新區政務服務中心辦理業務。新華社記者駱學峰 攝
“放管服”改革是優化營商環境的關鍵之舉。河北省對優化全省營商環境作出安排部署,要求全省上下真抓實干、爭先創優,加快打造更有吸引力、更具競爭力、更加富有活力的營商環境,推動全省營商環境邁上新臺階。要實現這一目標,就要勇于改革創新、深化簡政放權,對審批和許可事項實行清單管理,做到“一枚印章管到底,清單之外無審批”。 這是簡政放權的標志,也是加快轉變政府職能的關鍵之舉,本質上是簡政放權的自我革命,是由“權力”本位向“權利”本位的回歸,通過化繁為簡,推動審批流程高效運轉。
“放管服”改革是為了理順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更好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簡政放權不是簡單“一放”了之,要切實做好“放管”結合,“放”是放活不是放任,“管”要管好不是管死。河北省要求所有市、縣都建立行政審批局,全力打造“一站式審批、一條龍服務”政務服務新平臺,強化市場監管,不斷完善事中事后監管,深化“雙隨機、一公開”監管、跨部門綜合監管、“互聯網+監管”、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監管,真正實現“一枚印章管審批”。開辦企業是投資興業的第一道門,而開辦企業便利度則是衡量一個地區營商環境優劣的重要指標,這也意味著相對集中行政審批權必須和“多頭執法”說再見,減少中間不必要環節,從根本上為市場松綁、為企業減負。從河北情況看,為進一步優化政務服務,全省各地積極推動更多政務服務事項就近辦、網上辦、掌上辦和跨省通辦、省內通辦,讓市場主體和群眾依規辦事不求人、方便快捷少跑腿。同時,各地要認真落實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努力實現“一單在列、非禁即入”。
當前,河北省把優化營商環境擺在突出位置,扎實推動穩增長一攬子政策措施末端落實,全省各項工作呈現良好勢頭,但營商環境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和短板,一些地方、部門和干部的思想、工作、作風與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不相適應。這就需要我們以刮骨療毒的勇氣、壯士斷腕的決心、舍我其誰的魄力,加快推進“放管服”改革,堅決破除一切制約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著力強化要素供給,釋放政策紅利,嚴格規范執法行為,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加快把河北打造成為開放的高地、投資創業的首選地。
大道至簡,善政必簡。要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以企業需求為導向,以市場主體滿意為目標,強化主動服務意識,全面落實國家和省穩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做到“一枚印章管到底,清單之外無審批”,構建親清政商關系,充分釋放市場活力,讓有限的行政資源發揮出最大的服務功能,讓人民群眾感受到公共服務為民本義的回歸,擁有更多更充實的獲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