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給大家帶來了幾組照片——美麗河北的照片。”8月9日上午,中共河北省委“中國這十年·河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正在作主題發布的省委書記倪岳峰舉起一本圖冊,一下子吸引了所有記者的目光。
天空澄碧、林海蒼茫,以塞罕壩風光為底的圖冊封面上,三行白字尤為醒目。倪岳峰逐行點讀:瀕危物種青頭潛鴨在白洋淀安家,地下水超采區出現泉水復涌,河北城市空氣質量今年全部退出全國“后十”。
這是美麗河北建設的標志性成果,更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河北的生動實踐。
翻開圖冊,首組照片映入眼簾。大家看到,清澈見底的水面上,一只青頭潛鴨在前面輕松游弋,后面的小鴨奮力追趕。“這是最近在白洋淀拍的照片,大家看,這只小鴨子正在學習游泳。”倪岳峰幽默地說。
青頭潛鴨被稱為“鳥中大熊貓”,是全球極瀕危物種,對生態環境極為挑剔,以往只在遙遠的西伯利亞繁育雛鳥。今年7月,人們首次在白洋淀觀測到青頭潛鴨雛鳥——這里已成為青頭潛鴨棲息和繁育的“家”。
青頭潛鴨落戶,是白洋淀生態環境改善的有力證明。河北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論述,打出補水、清淤、治污一套組合拳,白洋淀水質實現由劣Ⅴ類到穩定Ⅲ類的歷史性跨越。近期,白洋淀淀區劃定了9塊鳥類棲息地,不許人類到訪,打造候鳥天堂。截至目前,已有237種野生鳥類在此“安家落戶”。
翻開第二組照片,記者們首先看到兩幅對比鮮明的景象:2016年的邢臺百泉泉域,泉水幾乎全部干涸,裸露出灰色的泥土;今年7月份,在同一位置,泉水已經復涌,形成廣闊水面。短短6年,邢臺百泉重生,日均出水量6萬立方米,匯聚成790畝的水域。
與邢臺百泉互為印證的,是滄州市東光縣油坊口村古井。倪岳峰手指照片,向大家展示:人們圍攏在有著600多年歷史的古井前,用轆轤提起清冽的井水。上世紀80年代,隨著大運河斷流和地下水超采,油坊口村古井變為枯井。近年來,河北“節、引、調、補、蓄、管”多措并舉,累計壓減地下水超采量52.3億立方米。2019年,久已干涸的古井又見清水。圖冊中的一幅“河北省平原區深層地下水變幅圖”,讓大家直觀地看到了地下水超采治理成效:河北“漏斗區”面積逐年縮小,衡水、滄州區域已成一片深藍。
最后,倪岳峰向大家展示了石家莊、邢臺、唐山三組城市空氣質量對比圖:拍攝于2013年至2015年間的照片中,霧霾籠罩城市,建筑朦朧難辨。而在今年7月份,照片中的城市碧空如洗、空氣清新。“2013年石家莊市空氣質量排名全國倒數第二,就在我們召開新聞發布會的這一刻,石家莊的AQI是23,PM2.5濃度是15微克/立方米。”倪岳峰高興地告訴大家,記者們紛紛點頭回應。
一本圖冊,折射河北十年生態之變。“河北的環境真是越來越好了”“美麗河北目標一定能夠實現”……新聞發布會結束后,記者們聚在一起,交談著,憧憬著。(河北日報記者四建磊、趙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