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人民英雄紀念碑》劇照。北京市河北梆子劇團有限責任公司供圖
當我們經(jīng)過天安門廣場,看到人民英雄紀念碑,可曾想過紀念碑背后的故事?今晚19時30分,在絲綢之路國際藝術(shù)交流中心,參評第十七屆文華表演獎的原創(chuàng)大型河北梆子現(xiàn)代戲《人民英雄紀念碑》帶大家重溫那段歷史。
1949年9月30日,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決定,為了紀念在人民解放戰(zhàn)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在首都北京天安門廣場建立人民英雄紀念碑。1952年春,軍代表玉琴回到了老家河北曲陽——天下聞名的石雕之鄉(xiāng),奉命采辦石材,招募石匠去北京雕刻人民英雄紀念碑。在村中,石、張兩戶世代以石刻為生的石匠之家,因老一輩的恩怨,幾百年來已老死不相往來。而玉琴既是石家的兒媳婦,又是張家的親閨女。同時,她還肩負使命,無論如何也要請石老爹參加紀念碑的雕刻,因為他的雕刻絕技不可或缺。在玉琴的努力下,石老爹終于明白,人民英雄紀念碑不僅是為自己死去的親人刻碑,更是為無數(shù)不是親人卻勝似親人的人民英雄刻碑。最后,石老爹拋卻了所有的個人恩怨,將自己對親人、對英雄的愛都融入到人民英雄紀念碑的雕刻中……
圖為《人民英雄紀念碑》劇照。北京市河北梆子劇團有限責任公司供圖
“整部劇圍繞‘人民創(chuàng)造歷史,歷史造就人民英雄’的宏大主題,以小人物為切入點,通過流暢起伏的故事情節(jié)、濃郁的生活氣息,鮮明的主題音樂,高昂激越的唱腔、精彩的武戲技巧,將戲曲藝術(shù)的靈動寫意之美與現(xiàn)代審美相融合,在兼顧現(xiàn)實主義生活質(zhì)感的同時為戲曲化表演與技巧展示提供了充足的空間。”《人民英雄紀念碑》導演李杰介紹。
該劇由北京市河北梆子劇團有限責任公司創(chuàng)演,是一部“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的作品,首次對“人民英雄紀念碑”這一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征進行具象化的藝術(shù)解讀,寄托了新時代文藝工作者慎終追遠、不忘初心、致敬人民、致敬英雄,讓人民英雄的靈魂有所安放的創(chuàng)作情懷。
圖為《人民英雄紀念碑》劇照。北京市河北梆子劇團有限責任公司供圖
現(xiàn)場,主人公石老爹、玉琴核心唱段時而高亢激昂,時而低回婉轉(zhuǎn),牢牢牽動著現(xiàn)場觀眾們的心。質(zhì)樸深摯的父子情、夫妻情,濃郁深沉的革命情、同志情以及人性深處的閃光點通過演員們的精彩表演呈獻給大眾。同時,該劇在唱腔與音樂設(shè)計上加入“勞動號子”“小放牛”“歌唱祖國”等民族音樂元素,為觀眾帶來別樣的視聽盛宴。
演出結(jié)束,現(xiàn)場響起了熱烈的掌聲。“這部戲教育意義很好,讓孩子了解那段歷史,讓他更加珍惜當下的幸福生活。”市民李民勇特意帶著10歲的孩子來現(xiàn)場看戲。(河北日報記者周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