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馬奔騰,炮聲隆隆,寬廣壯美的草原上傳來戰馬嘶鳴聲,騎兵馳騁烽火中,勇猛發起沖鋒……近日,由內蒙古藝術劇院出品的大型民族舞劇《騎兵》震撼上演,參評第十七屆文華大獎。該劇以小見大,折射出家國情懷和精神風貌,蘊含著人性之美和人類對和平的美好期盼。
馬背上的熱血豪情,戰爭中的兒女情長,滿懷忠勇的往昔歲月……該劇是以騎兵為題材的大型原創舞劇,通過“男兒歸”“草原殤”“從軍別”“戰馬情”“英雄淚”“騎兵魂”六部分,講述了青年朝魯選擇中國共產黨,在革命戰爭中歷練成長為騎兵戰士,流血犧牲卻始終不改革命信念的故事。該劇何燕敏任總導演,趙大鳴任編劇,杜鳴作曲,高廣健擔綱舞美設計。
“內蒙古騎兵曾參加遼沈戰役、平津戰役等重大戰役,為新中國誕生立下了赫赫戰功。”談及創作歷程,何燕敏介紹,《騎兵》創作初衷就是要致敬為祖國流血犧牲的騎兵英雄,一個國家和民族不能沒有英雄,更不應該忘記英雄,《騎兵》就是要讓更多人記住這些英雄。
該劇中,“戰馬”的表現占有相當比重,通過獨舞、雙人舞、三人舞和群舞等多種表現形式,生動立體地表現出人與馬的情感相通。為凸顯馬的神情,主創團隊沒有采用大型木偶,而是選擇用人來表現,把戰士與戰馬隱蔽、訓練、行軍、戰斗、沖鋒等多種態勢及千軍萬馬、一往無前的動態特征大膽表達。
“用人來表演、塑造戰馬,有創意但也有難度。剛開始表演挺有壓力,后來在導演指導下,我慢慢進到了角色中,馬的各種形態、動作都記在了心中。”戰馬“尕臘”飾演者巴音達來說,希望盡自己一份力,讓更多人知道騎兵這段歷史,展現中國文化、民族文化,傳遞正能量。
據悉,舞劇《騎兵》從2019年首演至今,已演出近百場,該劇曾于2020年獲得第十二屆中國舞蹈“荷花獎”。(記者史曉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