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雄安官網9月17日電(趙偉彤 通訊員李夢家)“剪后面的時候,要注重正反手問題。”雄安新區容東片區的一家理發店里,店長姜洋做出手持剪刀的姿勢,正在向員工講解剪發技術要領。
姜洋1999年涉足美發行業,從最初的學徒做起,歷經幾年的沉淀,2005年,他在北京開設了人生中的第一家理發店。如今,他把自己的第二家店選址在了雄安新區。
初遇:播種希望
“雄安新區設立后,店里多了不少由于工作原因需要經常往返京雄兩地的顧客,他們來我店里理發,每次聊天的話題都離不開雄安新區。在與他們交談的過程中,我對新區非常向往,覺得這里一定是干事創業的熱土。”回憶起最初來雄安新區開店的想法,姜洋十分感慨。
姜洋為顧客理發。中國雄安官網趙偉彤 攝
從那以后,姜洋多次來到雄安新區尋覓合適的場地與時機,期待在這里也能實現創業理想。容東片區作為雄安新區開發建設的先行區,去年11月,首批安置房完成竣工驗收。姜洋便迫不及待地成為第一批入駐的商戶,鋪位定下來了,“招兵買馬”便提上日程。提到這些,姜洋的得力助手——有著多年美發經驗的門店經理孫昊感觸頗深。當時還在安徽老家的他,偶然間在網絡上看到姜洋的招聘信息,同樣對雄安新區心生向往的他,毅然投送了簡歷。工作敲定了,孫昊又不免擔心在人生地不熟的新區無法立足,而店長姜洋的安排很快打消了孫昊心中的忐忑。“姜哥特別為我們著想,員工食宿他都包了,幫我們解決了很大的難題。”孫昊說。
成長:腳踏實地
理發店入駐雄安初期,姜洋還是遇到了困難。趕上快過年,招聘員工難,再加上當時入住居民人數有限,店里的生意并不理想。姜洋欣慰地望向正在工作的兄弟們,“好在我堅持下來了,過完年大家陸續回來,我招到了這些很優秀的員工,短短幾個月,住進容東的人越來越多,我們店里的生意如今是越來越好。”
理發店員工為顧客理發。張昊東 攝
記者采訪期間,進店的顧客絡繹不絕,姜洋和他的員工熱情招待。65歲的張淑清從美發椅上起身,對著鏡子細細打量著新發型,“我第一次來這兒理發,是女兒帶我來的,這家店員的手藝真不錯。”張淑清邊說邊笑著指指女兒楊萌。楊萌告訴記者,她在北京工作了10多年,目前剛來雄安新區不久,“最近想理個發,我上網一查,發現這家理發店的評分很高,特意帶媽媽一起過來。現在雄安新區發展得很好,給年輕人的機會也多,所以我打算以后留在新區發展了。”
收獲:愛與被愛
為了回饋顧客的厚愛,姜洋決定在每周一至周三的9:30-11:30,為70歲以上的老年朋友提供免費到店理發服務。他還不定期到社區舉辦“義剪”活動,許多住在附近的老人也因此成為店里的常客。“平時我們給叔叔阿姨提供小小的便利,他們都記在心上,天兒很熱的時候,會給我們送來冰棍;有時我們晚上忙到很晚,顧不上吃飯,還會有阿姨給我們拿些自家包的餃子。”提到這些溫馨的小事,姜洋臉上洋溢著笑容。
理發店在社區舉行“義剪”活動。姜洋供圖
姜洋望著理發店窗外感嘆道,“不到1年的時間,這里從原來只有樓房沒有人,到現如今的萬家燈火,變化真是太大了,我很慶幸當初的選擇。”談到未來計劃,姜洋希望能在雄安新區再開幾家店,“我想用我手上的理發刀為雄安人帶來更多的美麗與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