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雄安新區首條數字道路投入運營測試。在容東片區,901、902、903三條無人駕駛公交線路、7輛無人駕駛公交車“上崗”。舒適、環保、安全的數字化出行體驗,為雄安新區的幸福生活又增一道彩虹。
“這些無人駕駛公交車是怎么跑起來的呢?”容東片區參加體驗的居民好奇地議論著。
參與容東片區首個數字道路試測的體驗者合影
“道路兩旁那些看似普通的路燈桿,其實是一個個智能信息桿。”負責這條數字道路運營的中電信數字城市科技有限公司運營總監李寧介紹,無人駕駛公交車是由這些路燈桿“指揮”運行的。
李寧是土生土長的安新縣人,雄安新區設立那天,他決定從北京回鄉建設新區。很快,他以電信運營商專家身份參與了新區建設規劃,著手設計和研發數字道路項目。
奧威東路“零突破”
數字道路上的無人駕駛公交車內一角
2018年底的容城縣奧威路,曾是政府各部門和服裝企業集聚地,僅一年后,國家電投、中國電建等一批“中字頭”企業拔地而起,這條路變成了“央企一條街”。而在奧威路100號辦公的李寧和團隊也迎來了研發“零突破”。
新區寸土寸金,找個無人駕駛測試場難于上青天。然而項目不等人,李寧和團隊直接將兩輛無人駕駛車“開”到了辦公樓下奧威東路一段2公里道路上,暢通無阻。只見原先的路燈旁邊多了一個路燈桿,這個路燈桿十個智能信息桿,不單只有照明功能,還加載了可以滿足無人駕駛車上路通行的智能設備,這些智能設備被采用集中控制的方式統一進行云端管理,實現了不同車企車輛的無人駕駛、車路協同上路。
數字道路在奧威東路做測試
“因為是第一次測試,全程特別緊張,網絡的時延、云端的安全、車端的數據同步,以及到燈桿上需要掛載什么性能的智能設備,車與網、云、路本體如何在試驗中銜接配合,都要進行詳細論證。”李寧回憶,至今感到很興奮。
容易線中“智慧多”
“隨著智能信息桿研發不斷完善,我們準備把它們直接運用到現實道路中去發揮作用。正好容易路(新區段)即將竣工通車,需要配套數字道路設施。”李寧說。
“以往是理論研究,這次是把數字道路植入工程項目。”李寧和團隊為此捏著一把汗。容易線是雄安新區主要的建筑材料運輸大通道,全長約18公里,雙向6車道,設計時速80公里。“我們根據這條道路的特點,創新設計了在道路中間埋設智能信息桿,并實現多‘桿’合一方案,以減少占地資源,節約桿體和供電供網等設施投資。”李寧說,同時為容易線數字道路建設預留了彈性擴展空間,為將來無人運載工具的暢通運行提供條件。
“每次路過容易線,我都會特意瞄一眼道路中間智能信息桿上的數據,看一看老朋友的狀態。”容易線智能信息桿的成功建設,讓李寧收獲了成就感,同時也給他啟發,如何把數字道路鋪進城市?讓數字道路造福社區人民的生活?
容東片區的“驚艷”
李寧在容東片區數字道路建設工地
11月16日,容東片區文營西路、雙文北街、崇文北路上,無人駕駛公交車自由行駛在道路上,正在進行測試驗證。市民小王在車站通過手機預約了車票和站點,無人駕駛公交車到站后自動停靠,“太驚艷了,方便又環保,就像坐地鐵既舒適又安全,全程一鍵搞定。”
“這一天,在我們新研發的智能信息桿作用下,雄安新區首片數字道路投入使用。無人駕駛公交車啟動那一刻,我的心跳到了嗓子眼。”李寧說,畢竟是第一次在城市社區上路,直至看到市民豎起大拇指,我才感到這下“成了”。
“智能信息桿上新增的激光雷達、電子卡口攝像頭、車路協同攝像頭等感知設備,為平臺提供實時動態數據,實現了交通運行態勢的全域感知。”李寧介紹,依賴這些智能信息桿,在重點路段、關鍵時段,數字道路可以實現交通引導、交通燈自適應、調節區域交通流量密度。
如今,在容東片區12.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縱橫覆蓋著153公里數字道路,每隔70、80米就有一座“燈桿”,1萬多根這樣的“燈桿”,像1萬多只美麗的蜻蜓,守護著這條“特殊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