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雄安新區,國網雄安思極數字科技有限公司的技術人員正在攻堅雄安新區智慧能源運營平臺和社會保障“一卡通”服務平臺等重點項目。
該公司是一家數字化高科技企業,立足雄安新區智慧能源、智能城市建設,提供頂層設計、規劃咨詢、軟件研發、系統集成等整體解決方案。
“近年來,我們參與了能源大數據、多表集抄、智能園區、智慧交通、智慧管廊等多種智慧能源和城市智慧化領域項目建設,公司發展迅速,一些科技創新成果迅速在雄安新區落地,這些得益于雄安相關政策的大力支持。”國網雄安思極數字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楊威說。
“創新、高效、成熟”是楊威對雄安新區一系列優惠政策的評價。在其看來,企業不用奔波于各個政府部門,通過線上平臺填報相關信息,便能享受一站式惠企政策信息服務,目前新區的優惠政策也清楚列明,企業可自行判別申報。
楊威表示,尤其是目前雄安開展的“專精特新”企業培育庫相關工作,讓企業得到了不同階段的資金和政策支持。借此機遇,該公司將加快建成智慧能源和城市智慧化領域的中國領軍企業。
今年以來,為加快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雄安新區先后出臺一系列政策,建立起從雄安新區“科技企業庫”—河北省“創新型”中小企業—雄安新區“專精特新”企業培育庫—河北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五級躍進的梯度培育模式。通過給予企業不同檔次的差異化幫扶,強化政策、資金、土地支持,推動雄安新區企業向“專精特新”快速轉型和跨越發展。
“我們建立的這種雄安新區特有的‘五級躍進梯度培育’模式,堅持‘專精特新’同一評價體系不同評分等級,引導企業盡早熟悉‘專精特新’評價體系,同時匹配相應的政策、資金支持,希望幫助新區企業像孩子學跑步一樣實現從‘站’到‘走’到‘跑’,推動企業向‘專精特新’轉型發展。”雄安新區改革發展局副局長張力行說。
截至今年底,雄安新區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總數已達42家,同比2021年實現翻兩番。
打造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載地,是設立雄安新區的重要目的之一。張力行表示,在新區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過程中,堅持疏解企業與本地企業“兩手抓”。一方面聚焦疏解轉移的央企二三級子公司布局,支持央企將產業數字化、軟件科技、新能源等相關主體落戶新區,發揮產業革新龍頭作用;一方面引導雄安新區的傳統產業企業轉型升級,與大學、科研院所等進行合作,提升傳統企業的產品與技術競爭力。
截至目前,雄安新區已完成“科技企業庫”入庫325家,“專精特新”企業培育庫入庫54家,累計發放培育補助資金1960萬元。資金的發放采用了雄安新區特有的“區塊鏈+數字人民幣+智能合約”模式,該模式由交通銀行河北雄安分行及雄安產業互聯網平臺提供技術支持,可實現資金的流向追蹤與監管,確保了安全性與精準性。
“雄安是一座‘未來之城’,我們計劃在未來5年推動新區的產業高質量發展,吸引更多的疏解企業來雄安落子布局,鼓勵更多的社會資本來雄安創業,以‘專精特新’企業的壯大,推動雄安的創業機遇不斷涌現、創業生態日趨完善,形成具有時代特征的產業體系,實現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張力行說。(作者 崔濤 孔文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