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二月,乍暖還寒。
2月23日,記者在廠通路(河北廊坊大廠回族自治縣至北京通州區)潮白河大橋建設工程現場看到,盡管潮白河還處于“半水半冰”狀態,但施工場面卻十分火熱。
橫跨潮白河的鋼棧道上,大型機械設備轟鳴作響,多臺塔吊作業之處,工人們正在機械配合下搭建鉆孔平臺,為主橋下部結構施工做準備。
站在鋼棧道向西眺望,河北大廠高樓林立、近在咫尺。
“一河之隔,西邊就是北京通州。”中交路橋建設有限公司廠通路潮白河大橋項目部書記唐宏笑著用手給記者比劃著說,“未來,這里將通過這座跨河大橋,京冀兩地將再次實現水上‘握手’”。
悠悠潮白河和北運河,將北京通州和河北廊坊北三縣(三河市、大廠回族自治縣、香河縣)分隔兩岸。長期以來,兩岸地緣相接、人緣相親、交往密切。2020年3月,國家發改委發布《北京市通州區與河北省三河、大廠、香河三縣市協同發展規劃》,通州與北三縣協同發展、聯動發展駛入快車道。
廠通路是促進北京城市副中心與廊坊北三縣一體化發展,加強京冀兩地公路交通聯系的重要通道,分為道路和潮白河大橋兩部分,其中,潮白河大橋是廠通路項目的關鍵節點。
潮白河大橋設計概念圖顯示,波光粼粼的潮白河上一橋飛架,三個半圓形成了大橋的“主視覺”。
“潮白河大橋是跨河大橋,在設計上十分有特點,你看這三個孔橋從側面上看像什么?”唐宏指著效果圖,拋給記者一個問題。
“像不像一艘輪船的舵輪!”看到記者遲疑,唐宏笑著說,橋體上連續3個拱形結構以“舵輪”為靈感,多邊形截面的圓弧拱勾勒出“舵輪”的輪廓,賦予橋梁力量感和雕塑感,“V”形的結構桿件進一步豐富橋梁“舵輪”的形象”。
“這三個‘舵輪’宛若一艘航行于潮白河上的輪船,也寓意京津冀協同發展沿著藍圖指引,揚帆起航。”唐宏說。
將美好的設計藍圖變為生動的現實結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潮白河,最高水位21米,大橋涉水深,冬季氣溫低、風大,都給施工帶來很大困難。”唐宏說,“大橋水下打樁最深處位于水面下87米”。
“雖然設計復雜給施工帶來了一定挑戰,但技術攻關都在有序展開。”唐宏說,他們組建了北京段和河北段2個工區項目部同時推進,從去年底開工至今,短短兩個多月,大橋的棧橋搭設已基本完成,樁基施工北京和河北段各完成71根。
眼下,潮白河大橋正在進行水中主墩基礎施工,將在主汛期前完成主橋下部結構施工,明年9月建成通車;廠通路公路部分預計年底完工。
“這座橋,大廠人盼了多少年啊!”采訪中,大廠縣當地幾位女村民告訴記者,她們娘家就是河對岸的北京通州。過去到通州,需要通過友誼大橋、走只有上下各一條車道的武興路,不僅路線長,紅綠燈也特別多,單程得四五十分鐘。潮白河大橋通車后,兩地距離將縮短至5公里,開車回娘家只要30分鐘左右,“這回,娘家、婆家終于可以‘同城化’了。”
路通了,心近了,潮白河上的這短短“一橫”,拉近了城市間的距離,暖了人心,也標志著北京城市副中心與廊坊北三縣交通一體化、京津冀協同發展又邁出新一步。
京津冀協同發展帶來的好故事還在持續上演。(記者郭甜肖 康紫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