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別不信,我們山溝溝里產的包都快有國外訂單了,前幾天俄羅斯客商就跟我們聯系了。”河北省阜平縣顧家臺村手工業車間負責人吳桂臣說。
吳桂臣所說的即將銷往國外的包都是周邊村民用縫紉機一針一線做出來的,產品有背包、公文包、女裝包、休閑包等幾十種。
擱以前,無論是車間負責人,還是在車間工作的工人都不曾想到會有這么大的發展。
周邊村民高懸從2018年就開始到車間工作了,是較早的一批員工之一。“這個車間原來是脫貧車間,那時候車間設在顧家臺村外的幾間平房中,用的都是手搖、腳踩的縫紉機。”
選擇到車間工作,高懸想法很簡單:我以前也用縫紉機給孩子縫補過衣服,覺得能很快上手,而且車間離家直線距離兩三百米,也方便照應家里。
當然,能在這工作五年多最重要的原因還是收入。之前,高懸曾到外地打工,每個月掙三四千塊,但房租、吃飯等就占去了一大部分,真正留在手里的沒多少。
“工資按月發放,每個月還有全勤獎、超額獎,技術越熟練,掙得越多,而且錢基本都能攢下來。”算清楚賬后,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到車間工作,車間也從原來村外的幾間平房搬到村中,還蓋起了一座二層樓。
如今車間的縫紉機也換成半自動化的機器,讓高懸感到高興的是縫紉機能自動切線。“原來做一件,現在能做四件;原來一天能掙五十塊錢,現在一天能掙一百多,大家干勁可大了。”高懸現在帶著一個生產組,每個月都能拿到超額獎。
手頭攢下錢后,高懸有了新的目標:“以前俺們出門是為了打工掙錢,等春暖花開后,我要帶著孩子出門,不是為了打工,要去玩,去旅游。”
現在車間在京東、拼多多、淘寶上開了旗艦店,每天銷量上千個,產品供不應求。“我們的影響力越來越大,以后要銷往海外,還得有更多的生產能力。”吳桂臣說。
讓吳桂臣欣喜的是,車間正月初八正式開工,光報名的就有一百多人,最遠的村有十幾里山路,不過車間只有80多個工位。
“現在老百姓都說,聽到縫紉機聲就像聽到錢兒的聲音,今年我們要再添置更多的縫紉機,再招三四十人,帶動更多人就業,讓老百姓的小日子越來越好。”吳桂臣說。(記者張世豪 馮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