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部署了經濟社會發展八項重點工作,排在第二位的,就是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
縣域特色產業集群是縣域經濟的重要支撐,對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有著重要意義。如何培育壯大“領跑者”,通過龍頭帶動實現縣域特色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出席2023年全國兩會的河北代表委員們展開熱議。
全國人大代表,晨光生物科技集團董事長盧慶國。
創新驅動,增強企業競爭力
過去一年,晨光生物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發展態勢喜人,不僅出口創匯超過1.7億美元,再創歷史新高,還成功入選河北省首批縣域特色產業集群“領跑者”企業名單。
“科技創新是驅動公司高質量發展的內核動力,更是提升公司綜合競爭優勢的重要支撐。”全國人大代表、晨光生物科技集團董事長盧慶國介紹,作為天然色素產業的全球“領跑者”,晨光生物始終堅持產學研深度融合,自主研發了連續皂化結晶工藝、全自動固液連續分離工藝等,實現了從萬壽菊顆粒直接到葉黃素晶體連續化生產;首創了辣椒紅色素連續提取分離技術;成為全國最大的棉籽加工企業之一。目前,企業擁有332項國家專利技術、48項省部級科技成果,直接帶動我國植物提取行業實現從“跟跑”到“引領”的根本轉變。
晨光生物研發中心外景。
“‘領跑者’企業要發展,必須集聚力量進行創新研發,科技自立、以特制勝。”盧慶國建議,突出企業創新主體地位,給予具有原創性引領性科技創新能力的“領跑者”企業更多要素支持;積極借智具有業內優勢的高校院所,推進高品質產品的研發,拉動縣域特色產業提檔升級。
全國政協委員、河北省貿促會會長劉勁松。
“堅持把創新作為推動‘領跑者’企業發展的第一驅動力。”全國政協委員、河北省貿促會會長劉勁松建議,要積極實施技術改造,開展節能診斷服務,推動企業“智改數轉”,篩選一批示范帶動強、市場前景好的項目,優先予以資金支持;要促進成果轉化,支持“領跑者”企業建設院士工作站、創業創新基地、科技孵化器等融通載體,與院校深入開展產學研合作,全面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
品牌引領,提升企業影響力
近年來,國潮興起是中國經濟的一大趨勢,新生代消費群體更認可民族品牌,民族品牌迎來發展的黃金期。這也引起了全國人大代表、石家莊市靈壽縣車谷砣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陳春芳的注意。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質產品日益豐富,企業競爭由之前的產品和服務競爭轉為品牌之間的競爭。”陳春芳說,“領跑者”企業可以借鑒國潮品牌的培育經驗,加大自主品牌的建設和推廣。
全國人大代表、石家莊市靈壽縣車谷砣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陳春芳。
陳春芳建議,要加強對“領跑者”企業品牌的扶持力度,引領企業提升產品質量,做好產品、好品牌。同時,講好“領跑者”企業品牌文化故事,推動河北品牌消費熱潮。
“要加大對河北特色文化的挖掘和傳播,引導更多‘領跑者’企業以優秀文化為底蘊,以文化引領構建核心競爭力,增強品牌文化內涵,提升‘領跑者’企業品牌的美譽度和影響力。”陳春芳說。
全國政協委員、河北省統計局副局長王素君。
加大“領跑者”企業品牌建設,全國政協委員、河北省統計局副局長王素君提出,要立足縣域產業特色,實施產品、企業、區域品牌“三位一體”的品牌戰略。
“要發揮企業主體作用,引導‘領跑者’企業制定品牌發展策略,加強品牌公關與宣傳,強化品牌質量和品牌創新。積極與國內外知名平臺商開展地標品牌合作計劃,打造縣域產業示范基地,形成地標產品一站式供應鏈服務體系,提升品牌價值。”王素君同時建議,發揮政府和社會的引導作用,每年選擇一批品牌價值高、創新能力強的企業進行重點提升,加大對首次認定中國馳名商標企業的獎勵力度;鼓勵企業參加廣交會、品博會等國內外高端展會,不斷擴大品牌知名度。
全國人大代表,寧晉縣賈家口鎮黃兒營西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寧小五。
龍頭帶動,提升縣域經濟實力
特色產業興則縣域經濟興,縣域經濟興則全省經濟興。
目前,全省共有291個縣域特色產業集群,其中107個省級重點縣域特色產業集群覆蓋74個縣(市、區)。推動縣域特色產業集群做強做優做大,關系著河北省經濟的創新發展、綠色發展和高質量發展。
“提升縣域經濟整體實力,離不開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全國人大代表,寧晉縣賈家口鎮黃兒營西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寧小五說,黃兒營西村有線纜制造相關企業200余家,近年來在龍頭企業的帶動下,形成了一條集原料采購、加工制造、物流銷售的產業鏈,80多家“小作坊”孵化成了規模企業。
河北新大地機電制造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自動布料機。
龍頭企業“領跑”離不開政策支撐,去年7月印發的《河北省縣域特色產業集群“領跑者”企業培育行動方案》,通過實施六大行動,大力培育創新卓越的“領跑者”企業,支持推動縣域龍頭企業發展壯大,帶動特色產業集群和縣域經濟整體躍升。
“縣域特色產業集群內的頭部企業,具有強大的引領、示范、帶動作用,能夠有效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提升產業鏈整體水平。”劉勁松說,要以培育創新卓越的“領跑者”企業為突破,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他建議,建立上市后備企業資源庫,組織專業團隊為企業把脈開方、輔導培訓,引導企業運用定向增發、可轉債、并購基金、借殼和分拆上市等多種工具,實現市場化重組;培育打造一批縣域特色產業集群產需對接活動,組建以“領跑者”企業為龍頭的產業集群聯盟,實現產業鏈、創新鏈、供應鏈深度融合;鼓勵金融機構為企業定制個性化服務方案,開發無擔保、無抵押信用貸款產品;以地方產業引導基金為紐帶,推廣“投資+招引”“融資+融智”,支持企業做大做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