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言
調查研究是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重要途徑,是確保主題教育成效的關鍵。以問題導向引領調研方向,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
習近平總書記在正定工作期間,總是直面問題調查研究。他主持制定改進領導作風“六項規定”,明確提出:“每年要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時間深入基層,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針對以往調研中下級匯報工作存在報喜不報憂的現象,他帶著縣委工作人員在街頭擺上桌子和長條凳子,把調查表發放到群眾手中,當場征詢意見,解答大家的問題。當時正定形成的許多決策,都跟這些調研有關。
問題是事物矛盾的表現形式,任何調查研究都應當圍繞問題展開。當前,全省上下正在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系統謀劃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河北場景,加快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我們面臨著新形勢新任務,也面對著許多新情況新挑戰,有些還是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迫切需要通過調查研究找到破解方法。省委書記倪岳峰到河北工作后,一個市一個市、一個縣一個縣地調研走訪,解剖麻雀、把脈會診,作出了調查研究、解決問題的表率。全省廣大黨員干部都要切實行動起來,大興調查研究,奔著問題去、盯著問題改。
要做足功課、有備而來。調查研究都要有目的。漫無目的、盲目調研,就不能聚焦問題、發現問題。進行調查研究之前,就要把調研什么設定好、準備工作做到位。哪里有問題,有什么問題,哪些問題已經掌握,哪些問題還比較模糊,都應當心中有數。尤其要對照中央部署和省委要求,哪些方面問題突出就聚焦哪些方面,問題產生在哪個環節就聚焦哪個環節。
要做好前饋、見微知著。前饋是指通過觀察分析,掌握規律,預判未來可能出現的問題,提前采取措施。做好前饋,是為了防患未然、防微杜漸。調查研究過程中,既要關注那些已經明顯存在的問題,也要善于通過前饋看到風平浪靜之下矛盾的涌動,及時預見和處理那些隱蔽性、傾向性問題。只有見之于未萌,識之于未發,盯著末端細節發現問題苗頭,才能早分析、早判斷、早行動,把矛盾解決在萌芽狀態。
要解決問題、務求實效。衡量調查研究搞得好不好,最重要的是看能不能把問題解決好。調查了,不等于問題解決了。研究了,不等于工作落實了。為調研而調研,無法解決問題、改進工作。要聚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中指出的問題,聚焦主題教育明確提出要著力解決的6個方面問題,聚焦河北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問題,立行立改、一抓到底。不能立即解決的問題,要制訂方案、明確責任、盡快整改。要時常復盤檢視問題有沒有解決、現狀有沒有改變、工作有沒有提升、機制有沒有完善,切實把“問題清單”變成“成效清單”。
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是調查研究的基本方法和目的。奔著問題去、盯著問題改,黨員干部都要有這樣的決心和自覺,都要承擔起這樣的使命和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