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要在京津冀交通一體化、生態環境保護、產業升級轉移等重點領域率先取得突破”等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實“三區一基地”功能定位,提升交通互聯互通水平,強化生態環境聯建聯防聯治,協同推進產業鏈融合,將機遇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京津冀三地打破“一畝三分地”思維定式,全面深化交通、生態、產業等重點領域協同發展,攜手并進、共贏共享的故事越來越精彩。
2015年4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強調,要在京津冀交通一體化、生態環境保護、產業升級轉移等重點領域率先取得突破。
如今,重點領域“三大突破”已結出累累碩果:
區域交通更便捷。京張高鐵、津石高速等建成通車,京廊、京保、京涿開通通勤高鐵,京津冀主要城市1至1.5小時交通圈加速形成。
生態環境更美好。2022年,北京、天津、河北PM2.5平均濃度與2013年相比降幅均在60%以上,全省地表水國考斷面優良水體比例首次超過80%。
產業協作更緊密。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工業互聯網等產業鏈區域協作取得扎實成效。2022年,全省吸納京津技術合同成交額403億元,同比增長13.7%。
乘坐京津冀定制快巴,如今已成為燕郊居住、北京上班通勤一族的首選。4月28日,京津冀定制快巴再添一條進京新線路,開通燕郊(天子莊園)至北京國貿定制班線,這已經是燕郊至北京國貿的第6條通勤定制線路。
通勤乘客 王芳:定制快巴方便快捷、一人一座、定點定時直達,比打車劃算、比拼車要安全、比開車要省事,極大方便了我們通勤人員的出行。
為緩解環京地區通勤人員進出京交通不便等問題,在京冀兩地相關部門攜手下,去年7月,三河市至北京中心城區的京津冀定制快巴開始試運營,實行一人一座、遠端安檢、一站直達。
京津冀協同發展不斷深入,對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
“推動廊坊北三縣與北京通州區一體化高質量發展”“加快推進交通一體化發展,強化三地鐵路、公路、港口、航空、公共交通協調聯動”“與天津聯手打造環渤海港口群”……省委書記倪岳峰到任河北后,多次召開會議研討,就如何抓好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機遇作出一系列部署。
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河北交通部門與京津主動對接,強化溝通協調,有力推動京津冀交通一體化部署加速落地。
打通大動脈,暢通微循環。“軌道上的京津冀”加快建設,全省通車里程達到8243公里,位居全國第2位;打通拓寬京津“對接路”42條段、2540公里,連通干線公路達到47條。河北港口集團與天津港集團加強戰略合作,津冀港口集裝箱合作航線達到7條,干支聯動的集裝箱運輸網絡加速完善。河北機場集團依托首都機場集團管理優勢、技術優勢,積極建設和融入世界級機場群。
從陸地到海上再到空中,京津冀多節點、網格狀、全覆蓋的綜合交通網絡基本形成。
這兩天,承德市生態環境局灤平縣分局執法隊員與來自北京的生態環境執法人員一起,陸續對北京密云水庫上游污水處理、進京路口柴油車尾氣排放等進行現場聯合執法檢查。潮河是北京密云水庫的重要水源地之一。為抓好潮河流域治理和保護,承德與北京開展跨界水生態聯建聯防聯治行動。
承德市生態環境局灤平分局執法大隊副隊長 楊兆坤:通過信息互通、聯合執法,京冀攜手形成了打擊涉水、涉氣環境違法行為的高壓態勢,更好地呵護了同一片碧水藍天。
同呼吸,共命運。京津冀地緣相接、水脈相連,建立起生態環境聯建聯防聯治常態化機制。
聯手減污降碳,讓空氣常新。十年來,截至2022年,三地分類整治“散亂污”企業16.3萬余家,開展農村及城鎮地區散煤清潔能源改造近1580萬戶,河北省基本淘汰35蒸噸以下燃煤鍋爐。
深化流域共治,讓碧水長流。完成《密云水庫上游潮白河流域水源涵養區橫向生態保護補償協議》《引灤入津上下游橫向生態補償協議》續簽。密云水庫上游潮白河流域和引灤入津相關生態補償協議考核斷面水質均為Ⅱ類及以上。
一地吹哨、多地響應。三地連續六年開展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建立重污染天氣預警會商機制,提升了生態應急治理的精準性和有效性。
堅持生態“一盤棋”理念,強化聯建聯防聯治,繪就了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的美麗畫卷。
在保定·中關村創新中心,易度河北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的科研人員正在對微創血管介入手術機器人進行調試。
易度河北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 史文寶:不僅讓醫生實現隔室操作,擺脫了鉛衣的負擔,還進一步提升了手術穩定性和精準度。
2018年,微創血管介入手術機器人原型機由北京天壇醫院研制成功,隨后團隊選擇將項目落地到保定·中關村創新中心。在這里,像易度公司這樣的創新企業和機構有300余家,已有33項科技成果落地發展,吸引京津冀創新人才超3000人,園區企業擁有知識產權數量超1000件,為京津冀區域產業協同提供了經驗樣本。
保定中關村信息谷科技服務有限責任公司產業服務部部長 黃麗欣:我們不是簡單地把企業引進來而是高效聚集政策、資本、高端人才、創新文化 、領軍企業、高校院所等六大創新要素,建立區域創新資源和成果共享機制,讓創新基因落地生根。
產業協同是京津冀協同發展大棋盤上的關鍵一招。河北加強京津冀產業政策銜接,借助京津科創資源支持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鞏固和優化一批上下游關聯度高、在國內國際具有較強影響力的產業鏈條。深化產業鏈融合發展,推動發展項目“北京研發、河北落地”。
聚焦汽車、生物醫藥、新一代信息技術等重點產業,河北推進延鏈補鏈強鏈,首鋼曹妃甸、渤海新區生物醫藥產業園、北京現代滄州工廠、張北及懷來數據中心、衡水智能家居產業園等一批京津轉移重大項目進展順利。
借助京津資源優勢,河北大力實施綠色制造試點示范、產業集群(基地)建設等重大工程,培育高新技術企業、科技領軍企業,促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 京畿大地上,三地企業不斷加強產業鏈間的協同創新,促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向更深層次、更高水平、更大成效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