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產業集群,即由數字產業相關企業主體和機構組成的具有較強核心競爭力的企業集群。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提出培育壯大數字經濟核心產業,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
從京津冀到長三角,從成渝地區到粵港澳大灣區,隨著中國數字經濟持續快速發展,人工智能、大數據、電子信息等領域的一批數字產業加速“聚鏈成群”,成為推動數字中國建設的主要動能。
聚集優勢看得見
園區企業數量突破500家,數據要素流通規模達29億元,拉動入園企業營收近150億元,帶動就業8000余人……近日,山西數據流量生態園公布了投入運營兩年來的“成績單”。
作為一個以數據流量為特色的數字經濟產業園區,山西數據流量生態園創新運用產業政策、流量洼地疊加效應,快速吸引京津冀、長三角等地數字經濟企業跨越物理邊界在園區落地形成集群,并在此基礎上推動入園企業縱橫競合形成關聯性網絡,提升數字產業集群的核心競爭力。
近年來,全國各地積極打造數字產業集群,成為驅動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京津冀憑借較強的數字創新厚度和數據資源豐度,形成國內領先的數字產業集群生態;長三角立足于優勢互補的一體化模式,以“平臺+應用”為驅動培育數字產業集群;粵港澳以打造“數字灣區”為目標,加快建設全球領先的數字經濟產業集群。
今年3月,重慶數創園在重慶兩江新區正式揭牌成立,這是《規劃》發布后國內首個啟動建設的大型數字經濟產業項目,預計將為成渝地區培育一個萬億級產業集群。目前,該園區已設立100億元產業基金,將以未來產業、未來園區等場景為統領,打造具有競爭力的數字經濟特色產業集群。
業內人士認為,數字產業集群化發展不僅可以帶來產業聚集和規模效應的顯著優勢,提高數字產業創新能力,還能通過技術外溢和知識共享,為傳統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數字化轉型支撐,對推動數字經濟發展躍上新臺階意義重大。
“數實融合”帶來新機遇
在浙江新昌斯菱汽車軸承公司車間內,機器設備有序運轉,設備傳感器數據通過數字化“軸承產業大腦”分析后展現在顯示屏上,設備狀況、產品產量及質量等數據一目了然。據介紹,新昌縣有600余家軸承企業,年銷售額超百億元。搭上產業數字化快車,當地數萬臺軸承生產設備數據上云,軸承行業綜合成本下降12%,用工成本下降近50%,利潤率翻了1倍,行業整體競爭力顯著提升。
伴隨中國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加速融合,互聯網、大數據等數字技術越來越多運用到傳統產業中,讓傳統產業煥發新的活力。數字產業集群對經濟發展的放大、疊加、倍增作用愈發凸顯。
“數字產業集群需要企業、機構等主體共同參與建設,實現要素資源優化配置?!闭憬」I和信息化研究院院長劉兵說,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關鍵在于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以“數實融合”充分釋放數字生產力,在助力實體經濟發展的同時,也為數字技術及產業發展帶來新機遇。
“發展數字產業集群是推進新型工業化的必然選擇?!痹谌涨芭e行的第六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數字產業集群分論壇”上,工信部網絡安全產業發展中心主任付京波說,數字產業集群化發展將助力企業降本增效,提高新產品、新服務的創造能力,并通過構建良好的產業發展生態圈,加強產業鏈、供應鏈上下游協同及合作創新的突破能力。
因地制宜繪制“施工圖”
中國數字產業集群正蓬勃發展,但同樣也面臨著各地發展水平不均、關鍵領域創新能力不足等問題。為此,全國多地紛紛出招,為數字產業集群的未來發展鋪路。
作為數字經濟發展的熱土,廣東省去年發布全國首個數字經濟發展指引性文件《廣東省數字經濟發展指引1.0》,全面挖掘、提煉各地優秀案例和可行路徑,以詳盡的“施工圖”和“案例庫”,支持鼓勵各地市因地制宜,打造錯位、協同的特色產業基地和園區,培育數字產業集群。
在許多地區,中高端數字人才短缺仍是目前制約數字產業集群更快發展的難題。為此,福建省提出將高質量建設省級創新實驗室,吸引高層次數字領域人才和機構集聚;重慶兩江新區推出中高端人才聚集工程,將重點引進核心技術領軍人等3類中高端人才,充分發揮高層次人才對數字產業集群化發展的引領作用。
專家指出,在提高數字產業關鍵領域創新能力方面,各地應充分重視基礎研究作為數字產業創新鏈源頭的先導作用,聚焦數字經濟重大創新領域,健全國家實驗室體系,推動建立跨學科、跨區域共建共研機制,推動原始創新和核心技術攻關,加快突破數字產業“卡脖子”技術。
工信部信息技術發展司負責人王建偉表示,下一步工信部將落實《規劃》部署,從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數據價值化等方面發力,分階段分領域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記者金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