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稱奇跡 殊為不易
雄安新區建設取得重大階段性成果
——一論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雄安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
5月10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河北省雄安新區考察,并主持召開高標準高質量推進雄安新區建設座談會。這是10日上午,習近平在容東片區南文營社區考察時向社區居民揮手致意。新華社記者 殷博古 攝
連日來,雄安新區廣大黨員干部群眾時時處在心潮澎湃、群情振奮之中。
5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第3次到雄安新區考察,主持召開高標準高質量推進雄安新區建設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極大地激勵和鼓舞了新區廣大干部群眾的信心和斗志,大家發自內心地感恩總書記、感謝黨中央。現在正值雄安新區工作重心轉向高質量建設、高水平管理、高質量疏解發展并舉的關鍵節點,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高屋建瓴,視野宏闊,思想深邃,內涵豐富,是新時代新征程推進雄安新區建設發展的科學指南和根本遵循。我們要把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首要政治任務和頭等大事,與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結合起來,與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北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結合起來,堅持不懈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推進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新區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6年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中央有關部門和北京、天津等地大力支持下,河北省積極履行主體責任,雄安新區黨工委和管委會認真履行屬地責任,扎實推動各項工作,雄安新區從無到有、從藍圖到實景,一座高水平現代化城市正在拔地而起,“堪稱奇跡”。而尤為讓人感慨與自豪的是,這些成績是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3年新冠疫情的嚴峻形勢下取得的,“殊為不易”。實踐證明,黨中央關于建設雄安新區的重大決策是完全正確的,各方面工作是扎實有效的。
啟動區東北部居住片區建設現場(資料圖)。中建三局供圖
雄安新區啟動區高質量建設擂臺賽活動現場(資料圖)。中國雄安官網毛鶴然 攝
新區建設和發展頂層設計基本完成。6年來,堅持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高點定位,60多位院士、國內外200多個團隊、3500多名專家和技術人員參與新區規劃編制,形成“1+4+26”高質量規劃體系,城市設計和建筑風貌設計加快推進,真正實現“一張藍圖干到底”。全面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支持河北雄安新區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的指導意見》,“1+N”政策體系持續完善,符合高質量發展要求和未來發展方向的制度體系不斷健全。
雄安站。中國雄安官網劉東堯 攝
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重大進展。6年來,一座新城破土、萌芽、生長,一派熱火朝天。堅持先規劃、后建設,先地下、后地上,先植綠、后建城,先設計、后施工,開工建設了一批交通、水利、公共服務等重大基礎配套設施,新區環城市外圍道路框架、內部骨干路網、生態廊道、水系構成的城市建設“四大體系”基本形成,累計完成投資5400多億元,總建筑面積達4100多萬平方米,3600多棟樓宇拔地而起,社會各界和新區百姓看到了新變化。
史家胡同小學雄安校區。中國雄安官網牛思佳 攝
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初見成效。6年來,新區牢牢牽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這個“牛鼻子”,為疏解企業實行“一個項目、一個領導、一個班子、一套方案、一跟到底”的服務機制,推出用地、住房、社保、人才、醫療衛生、教育、戶籍等10個方面政策,形成承接疏解的配套政策體系。4家央企總部和超150家子企業落戶,4所高校和2所醫院選址落位,互聯網產業園等一批市場化疏解項目開工建設,形成了良好示范帶動效應。
白洋淀。中國雄安官網發
白洋淀生態治理成效明顯。6年來,通過補水、治污、防洪“三位一體”統籌規劃、協調推進,淀區水質從劣Ⅴ類到現在穩定保持在Ⅲ類標準,碧波蕩漾、百鳥翔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畫面重現,累計造林47萬畝,森林覆蓋率從11%提升到34%,“千年秀林”郁郁蔥蔥,“藍綠交織、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態格局逐漸形成。
雄安新區政務服務中心辦事大廳。中國雄安官網牛思佳 攝
深化改革開放取得積極進展。6年來,新區深化改革開放取得積極進展,出臺對內對外開放、人力社保、戶籍人口等21個實施方案,完善大部門制運行模式和工作機構設置,加快實現“雄安事雄安辦”,建成“一中心四平臺”,成為全國首個城市智能基礎設施平臺體系,推動開展數字人民幣等一批改革試點……優質寬松的發展環境,讓雄安正在成為干部敢為、地方敢闖、企業敢干、群眾敢首創的示范地。
雄安會展中心。雄安會展中心張海峰 攝
萬名大學生進雄安人才交流會現場。中國雄安官網發
產業和創新要素聚集的條件逐步完善。6年來,我們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新區5大產業方向和6大疏解重點相結合,雄安會展中心、科創產業園、中試基地、自貿區、綜保區等平臺載體進入實質性運轉,中國空天信息和衛星互聯網創新聯盟組建,首批4所疏解高校協同創新、協同發展,新功能、新形象、新產業、新人才、新機制的“五新”目標清晰可觸,雄安正在成為新時代的創新高地和創業熱土。
雄安容西興學幼兒園公益親子早教班現場。雄安新區配建了高標準的學前教育設施。中國雄安官網牛思佳 攝
回遷安置工作有序推進。6年來,新區近12萬名群眾喜遷新居,正在從農民變市民。59所京津冀優質學校、65家高水平醫療機構與新區建立幫扶合作關系,累計提供就業崗位20余萬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初步形成,優質完備、普惠共享的公共服務體系持續打造,群眾住得穩、過得安、有奔頭,正在構筑新時代宜業宜居的“人民之城”。
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撫今追昔,2000多個日夜,多少奮斗者的身影在眼前閃現,多少追夢人的足音在耳邊回蕩。動如脫兔、奮躍而上的姿態,風雨無阻、只爭朝夕的狀態,“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既是過往成果之來的動力源泉,更是打造未來之城、創造更大奇跡的信心所在、希望所在。
在雄安站候車廳,一座“千年輪”吸引著往來旅客的目光。它的底座上,鐫刻著8個金色大字——“千年之計 始于當下”。六年篳路藍縷、披荊斬棘,六年櫛風沐雨、砥礪奮進,歷史的如椽巨筆繪出壯美畫卷,向上向前的力量升騰在這片干事創業的熱土上,向著未來無限伸展。
我們堅信:只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貫徹落實省委十屆四次全會精神,牢牢把握雄安新區的功能定位和使命任務,保持“千年大計”的定力和“只爭朝夕”的干勁,一茬接著一茬干,就一定會創造高標準高質量建設雄安新區的更大奇跡!(執筆:毛同輝、張文薈、封俊龍)